命运
有时候重新翻开一本读过的书,惊诧于其陌生的程度,竟然像是在读一本全新的书,到底是我的记忆已经坏到了过目即忘的程度了,还是说本来我们的记忆就是这样,转瞬即逝的?
我又开始看福建泉州的蔡崇达的非虚构小说《皮囊》的开始,99岁的阿太在女儿的葬礼上将一只没有割中动脉到处洒着血的鸡狠狠摔在地上,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就这样,我的时光被带到了我国最东南的沿海的一个小镇子里,走进了蔡崇达的家,他的阿太、外婆、母亲、父亲、镇上的人,一个一个的一生故事,在并不清晰的背景里简单而又重重地铺陈开来。
资源的匮乏,让海边生活的人们注定要面对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向大海要东西,也要将生命和青春、力气和运气赌上去。男人谋生的选择只有简单的讨大海和讨小海两种,而女人更是茫然面对命运。
难怪会有那么多的神明,每一个神明都对应着人的一种迷惑,在和神明的对话中,慢慢将一颗心静下来,将一腔怨念溶化于碎碎念中,无言默默看着人悲欢离合的神明,和现代的心理咨询师有着某些相通之处,大约也是一种无条件接纳吧。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命运,而在简单的看似日复一日的生活里,长出些虚妄的期待,又一次次被命运辗压到失去。一个一个人的心里究竟有着多少故事,有着怎样的惊涛骇浪时刻,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自己安抚到日常的不动声色。
有个评议说《皮囊》是用旧故事来安慰现代的人,是比较贴切的,明明我生活在一个西部的山区小县城里,却在海边小镇的故事里得到了安心,原来不管身在何处,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我们都一样哪,一样被命运驱使着,一样在命运的手里抢夺着甜蜜,一样地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一个人终究是在他的经历里现出了原形,皮囊下面才是真正支撑起一生的动力。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装扮你的皮囊,但是你的心灵却只会真实地显现,开放给自己看。
家乡是人走不出的远方,就算年纪小时决心努力离开,就算成年后真的走得远远的,会有一天你意识到,是家乡塑造了你,是童年时你身边的人造就了你,你的身体离开了家乡,心灵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你一次次地寻找自己,一次次寻而不得,除非你踏上家乡的路,在童年生活的地方,在儿时身边的亲人的故事里,你才会找到自己,从何处来,传承了怎样的基因和血脉,有着什么样的倔强和渴望。这时你长叹一口气,伤口开出一朵纯真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