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陶聊茶器:五、陆羽著茶经,煎茶道大兴(2)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耕而陶_茶

  佛教于唐代煎茶道的兴起发挥了很大作用。从文献资料上看,第一个明确描写煎茶的是高僧皎然。皎然为谁?皎然(约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唐代著名诗僧,和另外两位诗僧贯休、齐己齐名。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其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造诣颇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为一代宗师。皎然在《顾渚行寄裴方舟》一诗中写道:“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皎然另一首诗《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亦对煎茶作了描写,“投铛涌作沫,著椀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可见其时皎然已经在煎茶品饮了。用铛煎茶,持续了整个唐代。唐末至五代间著名文学家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书铛:“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历史上佛教很早就与茶结缘。《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后赵武帝(335-349)的时候,单道开于河南昭德寺修行,其时已经用饮茶方法来提神醒脑了。《续名僧传》载:“(南朝)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饭所饮茶。”

  禅宗是佛教的一支,当时北方的禅宗主张坐禅,唐代开元年间( 713-741年),泰山的灵岩寺住着一位高僧,人称“降魔师”,他是北禅宗神秀的弟子。降魔师不许修行的弟子吃晚饭,亦不能睡觉,却允许饮茶。于是寺院里的人都煎水煮茶,此风盛极。其后唐代禅宗高僧百丈怀海(约720-814)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思想,将僧人植茶、制茶纳入农禅内容,将僧人饮茶纳入寺院茶礼,如此制度化下令茶饮在寺院进一步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出鉴水、选茶、煮茶、饮茶的技艺以及对饮茶环境的讲究。

  唐代杰出书法家“草圣”怀素(737-799)自幼出家为僧,其草书造诣与张旭齐名,史称“颠张狂素”。怀素写就了“堪近禅心,不愧为其晚期书法之代表作”的《苦笋帖》,该帖后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这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有关佛门茶事的手札。“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意思是说苦笋和茶两种物品异常佳美,那就请直接送来吧。怀素通过书法表达了禅茶之缘。唐.杜牧《题禅院》有“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一语,可见,茶事在佛教中从物质需求一步步上升为精神需求,由此亦渐进,导致了后来“禅茶一味”之语的诞生。

后图为:

泰山灵岩寺

唐.“北禅院”字样茶碗.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藏

唐.怀素.《苦笋帖》.上海博物馆藏

版权声明: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