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思想法

“注意力缺失”的危害,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2019-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未历安

越来越发现,人的注意力时长非常有限。当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时,效率最高。

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里强调说:“保持正念,就是对自己存在的全然觉知。”

关于这一点,纳西姆.塔勒布 在《随机生存的智慧》里也说道:“ 如果你需要在散步的时候听音乐,不要散步。而且,请不要听音乐。 ”

以前我喜欢在散步时听书、听音频节目,可能是受到了《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里对散步这件事阐述的影响,说“散步时,大脑的思考能力最强。”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方式相比于一动不动要更有吸收感,但我最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吸收方式的问题,而是一个注意力时长的问题。

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个很形象的大脑运算模型:“散步时,大脑的“系统一”会启动自动驾驶模式。系统二进行复杂运算。”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相比于做复杂运算的系统二来说,系统一的自动驾驶模式,似乎也在占用、分散一定的注意力,虽然作者没有明确说,但我自己的实践是能够感受到的。最起码说,它不符合正念的全然觉知啊。

所以如果在这里把系统一关闭,直接调用系统二进行复杂信息的处理,把全部的注意力都给到复杂信息的接收上,是不是就能达到大脑注意力的最大化了呢?

在如今这个大脑被智能手机深度支配的时代,人脑的平均注意力已经从2000年的15秒,到了如今的不足5秒。尤其像我个人的经历,在5年前的那种异常的大脑状态中,我的神经递质分泌严重缺失,注意力已经远远跌破了人类的正常值,我估计当时可能都不足1秒。所以在我恢复到现在的正常水平之上以后,我对注意力时长这件事会非常敏感。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系统一和系统二同时开放,并没有对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通过我自身的对比,这样同时做两件事,势必也会对注意力产生损耗,影响信息接收的效率,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可能这个效果的差异就非常明显了。

最近几年的知识付费平台,一直在说这是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也就是通过浅层的注意力投入,得到深层的知识学习。不过我一直觉得,这两者之间就是矛盾的。非等价的交换,怎么可能发生?

碎片化学习,我认为是一个兴趣捕捉器,能够通过无限制的广泛信息接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领域,要向什么方向深造,它是打开一扇门的钥匙,但它并不能把我们带到这一领域“决赛圈”,碎片化学习终究是一个入门级。

所以我们再回到注意力这件事上,如果未来我们一直顺应大脑注意力的涣散趋势,把大量的浅层注意力投放到碎片化学习中,用阅读公众号和流媒体文章作为自我提升的全部,这似乎只能让我们一直在入门级徘徊,把时间和注意力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徒增焦虑。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认为碎片化学习并不能替代深度学习,它只是一个兴趣捕捉器,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都有什么,都有哪些领域,他们都在做什么。

自我提升这件事,依然要通过深度学习,把全然的注意力长期投放在同一件事情上,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时间成本最大化的转移成能力和成效。

相比于盲目的提升效率,可能通过长期的注意力投放在同一件事情上,进行深度学习,才是那条通往目标的最短路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