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父母们的焦虑....
在我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孩子累,中国父母也累。
他们为了孩子的前途,花钱报班、陪孩子、操碎了心……可即便如此,仍然难以疏解内心的焦虑。
父母有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焦虑。
1
焦虑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对未来不确定性非常担心的情绪状态。
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因为未来本来就是不可知不确定,长期过度的焦虑、过度的忧心忡忡是我们需要避免和缓解的。
父母常见的焦虑之一是对孩子的焦虑,对于孩子未来的不安全感。比如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将来面临激烈的竞争。
这种不安全感,加上父母在对孩子缺乏准确认知时,很容易盲目从众,也会盲目比较。
他们担心做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决定会面临压力,所以为了减少因自己选择失败带来的愧疚感而服从大多数,还有,越比较越觉得孩子不如别人,所以在父母竞相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上,体现得极为明显,父母们害怕被“别人家的孩子”落下而选择从众。
另一种焦虑则是对自身的焦虑。
人到中年,对自己的未来有各种焦虑。
这个年龄段到了自我探索的阶段,会经常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我的后半生愿意用这样的方式继续吗?
30-40多岁的成年人,普遍具备哪些特征?
1,亲密关系变化:组建家庭,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精力要关注家庭,孩子和自身,非常不容易。
2,积累智慧和经验:在事业或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也积累了人脉资源,社会资源。
3,经济方面的积累: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具备一定的财政安全感。
4,对自我发展的需求更加渴望:更多的想要精神上的独立,想要表达自己,想了解自己潜能,想知道什么让自己有价值。
如果想要的生活和实际生活的样子有巨大的差异,加上社会竞争激烈、成功机会变少、夫妻发展的步伐不一致,就会感到痛苦,产生压力,感觉缺少支持。
常见的现象就是夫妻中一方过度关注自我发展,忽略亲密关系的建设。比如,爸爸忙于工作,忽略家庭。妈妈过于依赖,没有完整地发展自我,夫妻之间埋怨责怪,情感需求都没得到满足。妈妈会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过度关注孩子,孩子去照顾母亲情感需求,孩子成了解决夫妻情感问题的替代品。
这几种焦虑,起最重要影响的是我和自我关系的焦虑,会影响自我发展与亲密关系对抗的焦虑,最终会影响对孩子的焦虑。
看似各种各样的焦虑,其中有一种共性,我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对于一个个体在未来社会中的价值性、重要性是有担忧的。
这包括孩子,也包括我们自身。
一个人追求价值感、重要性是普遍的正常的,表达了我们深层次的渴望,我们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喜爱、被尊重,我们的渴望和需求都是正常的。
所以不是焦虑的内容导致焦虑,而是如何获取的方式导致焦虑。
2
一个很焦虑的人,一个不焦虑的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获取的方式一个是向外要,向内要。
向外界要,是很难、完全、及时地达到满足,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产生了焦虑。
为什么向外要?是因为内在缺乏。
内在缺乏对自己的重要性、价值性的准确认识和信心,所以渴望从外界来认定。
对自己没信心的人,一方面渴望认可,另一方面无法接受别人给的认可,总觉得别人给的认可是假的,其实是对自己没有底气。
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不需要向外要,向别人要,而是相信自己的内在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所以解决焦虑,要向内要。
如何向内要来缓解焦虑?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缓解焦虑的3个步骤:
1、理论学习
对于成人自身来说,了解中年阶段,生理、心理方面的普遍特点和规律。
对于孩子来说,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方面普遍特点和规律。
2、认知分析
针对成人自身: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我遇到什么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我如何面对?
针对孩子:孩子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的特点,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或挑战?孩子如何面对?
3、行为实践
针对成人自身:调整和找到适合自己现在的存在状态,给自己安定和信心。
针对孩子:面对现在,做好应急事件的处理,面对未来,做好发展层面的预判和准备。
我们的焦虑原因是对孩子和自己都缺少认知,缺少信心,所以更有效的方法是要从内在,从我们自身去发现、肯定自己的价值,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加强对孩子和自我的认知。
我们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因为我做到了,我相信自己,我也相信孩子也能做到,所以我不再为未来担忧。
接下来我会介绍几个亲身接触的真实案例,案例中的妈妈和我们一样,也有很多很类似的焦虑。
我发现,经历了我前面介绍的几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逐渐变得更自信,变得更加信任他人,最终缓解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