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你需要【合作型语言】》笔记摘抄

2022-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文艺腹兴

摘抄自公众号 优秀演讲者俱乐部

1.演讲中好的开头,首先要和听众产生关联,多说“你”,少说“我”。

演讲是一种社交沟通,既然是沟通,就一定是双向的。

虽然你的听众未必会发言,但他们有或兴奋或低落的情绪,有大脑皮层丰富的活动。

在一次好的演讲过程中,绝不仅有演讲者个人的语言输出,还包含有观众的积极地互动与反馈,即使是在无声的状态下进行的。

但能促成双方良好合作的责任主体,却只在演讲者。

因此演讲的人,要更多的采用“合作型语言”。

“合作型语言”最基础的一种特点,就是多说“你”,少说“我”。

当把一部分“我”换成“你”之后,尤其是在开头使用“你”,会让整个演讲会增加更强的互动感,你就可以非常自然顺畅地带出你后面想介绍的内容。

举个例子,“我今天带来了一款非常好的产品,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把这句话中的“我”换成“你”以后,是什么样子呢?

“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麻烦,那么你可能缺少一款这样的产品。”

2.为什么把“我”换成“你”,是一种合作型的语言呢?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如果对方反复在强调,“我认为”、“我觉得”,你会是什么感受?

最直观的感受是不是,他讲的跟我没关系,这是一种自嗨式的表达。

“我”字越多,就会显得越自我,哪怕不把“我”换成“你”,单纯的减少“我”字的数量,都能让演讲的风格变得更谦逊。

当你在演讲当中,把“我”换成“你”之后,会让听众的直觉发生180度的大转弯。

他会觉得你说的这个话和他有关系,这就是关于演讲的合作型语言最浅白的表达技巧。

这个技巧的目标是让人觉得,你讲的和我有关,你在关心我所关心的事情。

再看两个例子。

(1)“我是卖面膜的,我们的产品是市面上控油美白效果最好的。”要怎么换呢?

“你们如果在寻找控油美白效果最好的面膜,不妨来看看这一款。”

(2)“我要坚定的告诉大家,我的青春我做主。”(是不是听着就洋溢着青春期的自我?)

“你可以坚定的相信自己,你的青春你做主。”

4.“我”不光可以换成“你”,也可以换成“我们”或者“咱们”。

“我们”和“咱们”是有区别的。

“咱们”包含了谈话的对象 ,“我们”很多时候不包括谈话的对象。

比如当你和大学同学们在一起,说起自己的中学同学,你会说“我们班”,“我们学校”,当你说“咱们班”的时候,就指的是和大学同学一起的班级。

“我们”或者“咱们”指代的可能是不同的人际圈,在演讲中,多用“咱们”,就有了一种把对方囊括到你自己的“圈圈”里的感觉。

强调一下,你和我在一边,问题在另一边,也是谈判的基础原理和技巧。

谈判是咱们(我们),也就是我和你一起,去面对共同的问题,而不是我要面对你,你要面对我。

演讲当中,多使用“我们”、“咱们”,给听众的感觉是,你和他们是同一个战壕的,你是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的。

即使他们未必认同你的观点,但他们会在心理上觉得舒服,因为他们认可你是一个合作者,认可你是和他们在线的同一边的。

总结一下

① 把“我”换成“你”,可以增加与听众的关联性;

② 多说“我们”、“咱们”,会让听众觉得舒服,感受到你的合作姿态。

这都是合作型语言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