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传递生命的声音 一听王崧舟《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章思想及作者情感,使其在朗读的氛围中,实现语感、乐感、美感、以及情感的协调发展。
王崧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就像一只大鸟,默读(阴)和朗读(阳)就像它的一对翅膀,现在处于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朗读在培养学生塑造重构语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所以必须把朗读做强做大。他从朗读教学的目的,原理,路径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别具一格的理念与操作方法。首先谈到朗读目的,他以麦加在"朗读者"栏目中朗《致信儿子》的表现为例,谈到我们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为读而读,而缺少那种灵魂与灵魂的倾听交流,忽略了人本身,同时指出课标缺失的正是对于人本的关注。提出要为言语人格而读,为人而读,要重塑重构,确证孩子的言语人格。要做到朗读为人,一是激活学生朗读的意愿,二强化朗读体验,三要习得朗读技巧。他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朗读教学公式,朗读主体=意愿×体验×技巧。
第二,谈到朗读的原理 原理即规律。浙江大学吴洁敏新编普通话教程里总结朗读的生成模型:感悟、想象、求气、创调、返听,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循环。一是感悟文本的题旨和语境;二是生成三维整合的再造想象;三是获得承载感情信息的气韵,四是创生独特的情感朗读语调。五是返听,回馈情感朗读的感情信息。这是一个朗读规律的闭环图。
第三,便是朗读的策略 怎样才能教好朗读?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行之有效。一示范是基本策略,尤其是语文老师的示范。他以宋词素描《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进行朗读示范,为我们展示了一唱三叹,恢弘大气,气韵悠长,余音绕梁的文化功力。二备课是应有内容,诗词因诵读而复活,这里他展示了自己细腻深刻的《长相思》的朗读笔记,让我们真正为诗意语文叹服。三文体是内在尺度,要根据体裁特征,把握朗读的基调。四融合是最佳路径,朗读就像盐,阅读教学的整体活动就像水,要把盐融入水中,将朗读与理解感悟表达相融合,将朗读体验与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强化和唤醒生命的体验。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者》做为央视一档文化类电视制作节目,它不仅传声,更在于传情,不仅在于文本,更在于对生命的唤醒和关注。朗读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发现、确证美好良善的人与人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朗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