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者说:不哭是安慰还是伤害?

2022-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朴凡心理

作者:徐金城
图片: 大烧饼喔

大烧饼喔 摄影.jpg

面对哭泣的孩子,我们通常都是这样的做法,一边拍一边说不哭,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安抚孩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需要安抚。
——题记

一次团体沙龙中,有位小姐姐在分享曾经的经历,被信任的朋友评价后很受伤而哭泣,较为充分地释放了心中的委屈和悲伤。见这位小姐姐大哭,旁边的小姐姐用手去抚拍哭泣的小姐姐表达善意,被我叫停,让哭的小姐姐继续充分地经验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同时邀请其他人去觉察自己此刻的感受是怎样的?

另一位小姐姐发言说,这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类似的事情,可能比她这个更严重,我就经历了很多,这没什么,没必要跟这种人计较……我开玩笑式的回应,你的话让我想起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为了进太师府和另一个人比惨的情节。生活中通常都是这样,当某人进入自己的情绪/低谷期/难过时,旁边的人通常都会这样说:不要难过,这算什么,我……

虽然我们想要表达善意,想去安慰对方,但以上的一番言论和评价起的效果是适得其反,对方需要的其实是理解和安慰,但以上的那番言论的言下之意是你的感觉不重要,你太矫情,你太脆弱……沟通的障碍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看见眼前的这个人,并没有同理到她的感受,我们是在拿我们自己的感受、经验和标准去替代要求对方,这里并没有真正的联结。

那真正的联结如何发生?前提是要看见,看家自己,看见他人,而后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联结。看见这个词很简单,但做到真正的看见很不容易,因为我们被自己的过往经验、价值观念所束缚,我们总是在用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而不自知。

改变从看见开始,要跳出评论、比较、想法等障碍,与自我保持联结,真诚地表达,关切地倾听,增进自我与他人的联结,让改变和给予由衷的发生。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从看见真实的自己开始。

我们再回到抚拍哭泣的小姐姐这个举动中,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例,比如面对哭泣的孩子我们通常都是这样的做法,一边拍一边说不哭,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安抚孩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需要安抚,你可能不太认同我的观点,这怎么可能?请听我慢慢道来。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面对外界的发生(孩子/朋友的情绪、哭泣等)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引发了我们内心的焦虑不安(甚至是触碰到了我们自己过往伤痛的经历),但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失去了觉察和联结,我们的不安和不知道怎么应对直接推动我们下意识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外面的火(孩子/朋友的情绪、哭泣等)给灭掉,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不要哭,不要悲伤,抚拍……而事实是,那个人此刻正在哭泣,正在经历他的悲伤,我们没有空间和能力去同理和陪伴,于是乎为了不去感受自己的无力感和无能感,采取的方式就是去灭火,可这给对方带来的是打断(我们打断了他人充分经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甚至是伤害(我们的反应传递出去的信息是他的感受不重要,他没有资格或权利经验自己的感受)。

说到这里,也许你能明白了,也许你能明白为何我说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看见真实的自己开始,看见之后改变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我们一直活在评判、比较之中,如此就忽略了人的存在,没有了人,一切无从谈起。

以上的言论并非要批驳谁,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也是在这种被比较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也成为了我们无意识的一部分,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生活和关系中已经饱受其苦了,为何就不愿意动动脑子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如何才能不受其苦?既然已经己所不欲,为何还要再施于人呢?为何还要继续把伤害传递下去呢?这是我童年就开始思考的话题,这种思考推动着我走上了重塑心灵的道路,让我成为了一个自助助人的心理和教育工作者。(以后有机会时我将分享我的成长之路)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