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团队对于小程序的内心独白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摆渡人BRBJ

2018年10月份,我简单洗漱后便匆匆忙忙从嘉定赶往浦东的上海文化东方酒店,殊不知当时,这一趟行程会成为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先给大家介绍第一位朋友,她是我大一出去实习后遇到的第一位领导,帮助了我很多,可以称得上是我人生中的贵人。临近三十岁,却一点也不担心婚姻,从心底里认为哪怕不结婚也要找个有灵魂碰撞的伴侣,可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所以她至今还是单身。

你到了没?都迟到半个小时了! 马上到,马上到,已经在酒店门口了。挂了电话我急忙走进去。 一进酒店门口,就看到有人向我握手,哈喽,你就是Power吧。听秋叶说起过你很多次了,我叫书伦,现在在加州留学。 你好,也听秋叶经常讲起你。 给你们介绍第二位朋友,书纶。每次见面都带着不同的鸭舌帽,小眼睛,皮肤很白,一看就是富养。我们经常吐槽他的就是「嘿嘿嘿」的假笑,但他也没次都会给同样的解释,我这个是真笑、真笑、真笑!当然也都是后话了。

我们去花园里聊吧,小Y姐和ZY哥也都在里面等我们呢,书纶说。 给你们介绍第三位和第四位朋友,她/他分别是设计师和程序员,是一对,而且是大多数单身狗羡慕的UI+程序。以前经常会在Apple store里看到夫妻一起做一款App,觉得很cool。没想到真的遇到了。

现在坐在办公室里码下这篇文章,看着他们打打闹闹,真的觉得缘分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做一件我们都坚信并且看好的事业。

回归正题,「一个小团队对于小程序的内心独白」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团队,每个人身兼数职,没有大团队的标准化的工作流,不崇尚KPI,采用OKR管理,工作时间弹性,甚至还有一段时间的自由办公。我想这是大多数“小团队”的日常写照了。

对于「小程序」大多数小程序创业者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用户数量。没错,我们一开始的OKR目标也是用户数量,那段时间我们通过运营活动、产品裂变疯狂获取用户(当然其中也踩过很多坑)也幸运的做过几次刷屏留学生圈子的活动。结果也当然是令人兴奋的。 短短一个半月,我们拿到将近100000精准留学生用户(中美时差,每次活动都是在国内时间凌晨,加上后台用户地区统计),可能国内大多数小程序团队对这个数字嗤之以鼻,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请注意,2018年在美留学生总数大概在40万人左右,相当于我们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拿下四分之一的用户,也就是总数的25%

(2017年在美国际留学生总额100万+,中国排名第一拥有35万+)

(一晚上两个号的数据,也是我们第一次活动,那一晚我彻夜未眠,用现在的话来说,感觉我们要成了! )

事实也的确朝着我们的设想发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约有20几个投资机构联系我们,但是当时的我们却一一回绝了。理由为我们现在刚起步,不想过早的接入投资,想安心的打磨产品。现在回过头看,当时是个极不明智的决定。也为后来的低谷打下了埋伏。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开始慢慢理解资本的规则 「资本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资本并不全是恶,在商业上资本能快速助你打开市场,获得强劲的技术支持、经济支持,从而大概率的良性循环下去」

「投资人、机构不关心你的产品怎样、用户体验怎样,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如何挣钱」 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商业本质是如此,只不过现在有了更深的理解,分享给各位。

历史上有很多人说过很多话,但是能流传下来的一定是经过历代人检验的。比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是的,引领我们走上巅峰的是运营、裂变,带领我们走下低谷的也是运营、裂变。由于OKR目标是用户数量的原因,我们放在产品的时间并不多,在加上产品的目标用户对产品的容忍度较低,使得运营获取来的用户不断流失,就像下面的水桶一样,水桶有坏点,多少水都会流完。短短两个月,我们的日活就从20000+降到10000,将近50%。触碰人心的数据,使我们不得不加快产品优化和创新。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理解

「产品就像一个水桶,产品之外的任何拉新手段都是水管里的水,产品有问题就像水桶有坏点一样,来多少水(用户)就会流失多少用户」

「公司要有北极星目标,而且目标要根据产品类型/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类型的目标,不能以单单的用户数量为目标,这样做只会造成虚假繁荣(给投资人和领导层看的数据)比如我们的目标就改为用户发布商品数和买卖家成交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