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有感---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
今天读了一本书《学习之道》,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点:发现自己以前思维的局限性
我自认为自己身上有很多良好的习惯,我从来没有认真的去考虑过为什么这个习惯很好,但是现在通过读这本书,我能知道相关的知识去论证我的思维、想法和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读书的理由,可以从书中发现获得一些灵感或者更好的认识自己。
01分解任务,达到目标后就奖励自己
关于这一点,我以前一直以为奖励自己的话,就应该是那种高大上的奖励,比如一顿大餐,一个轻奢包这样的,看完才知道自己的局限。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目标,比如我看完了一本书,做了1个小时的锻炼,这些都是小目标,如果我每次完成这些,都要去吃大餐,买包,也不太现实,所以该怎么做了?我们可以奖励自己其他的,比如看完一本书,我奖励自己酸奶、水果、散步等等。
虽然酸奶,水果,散步很容易获得,比如你不看书或者不完成小目标,你也可以天天买,但是当你完成小目标再去买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了,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会觉得天天喝要花钱,你只会想到我今天完成了目标,我奖励自己,觉得自己很棒!下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知道自己的欲望,也知道怎么样做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02关于散步
以前我没觉得散步有多么好,现在看完这本书,对散步有一个新的认知,散步让我们的大脑稍微的听下来,是一种比较好的劳逸结合的方式
03关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所有的习惯,都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和信念。这怎么理解了?
结合自身,我想到了我和老公的故事,比如当老公说话不好听的时候,我首先接收到的是一种信号,接下来就是我的反应,我是直接讲不良好的感觉抛给他,还是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表达,如果我用后面程序,我可以奖励自己,给自己标注小红花,(10个小红花可以奖励书、衣服,30个小红花可以奖励手镯,60个小红花奖励轻奢包)同时惩罚老公,并且要求他用一种更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他用这种方式,同理,他也可以得到自己应有的奖励。这样我们就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04关于自我欣赏
有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觉得他人好牛逼,你只是看到他人风光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人的汗水,一万小时理论,当你也努力了一万小时,你看看你是不是也可以达到这个高度。
想想一个花园,有各种各样的花,所以学会自我欣赏,你也是那朵最美的花。
第二点:关于为何要构建知识组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这类似的知识或者事情或者某个地方自己明明碰到过,怎么就是回忆不起来,这就源于我们没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简化,这对我们的大脑中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痕迹,无法成为一个系统,所以当我们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抽取比较困难。也不会一直停留在我们大脑中。
比如我去某个地方喜欢到处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大脑进行构建,慢慢的变成自己的系统,下次只需要将相关的信息放到属于他的角落即可,碰到类似的事情能够立刻的想出解决方法,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化不了多少的时间,这是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所以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事物,信息简化,轻松迁移就是果,提高了你的效率。
第三点:专注模式和思维模式的理解
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发散,一种专注,如果在工作或者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大脑一种是发散,静不下来心来或者老是被打断,大脑就无法形成新知识的详细图谱,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构建知识组块。
如果一直是专注模式,无法解决问题,那不如换一种思维模式,怎么理解?
比如你跟你朋友吵架,非要马上吵个输赢,这个时候双方都是专注模式,那不如换一种发散模式,先冷静下来,想想其他的,转移下注意力,结果会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