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毛毛_bf66

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本书……

因为我此刻的视觉角度告诉自己——我呆在书架上!

      从我这里望下去,正是我平常爱坐的电脑椅……等等!趴在桌上睡着了的那不是我吗?是我,那是我的脸!我的长头发!那个发圈也是我亲自淘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是刚刚挂了等满血复活再来一次的网游。就连睡着了的呼吸声都熟悉得“如同我自己”!等等等等!那现在醒着的“我”是谁?这是什么鬼?喂!快醒醒!快醒醒!我想向前去推醒自己,一阵虚空的感觉袭来——好吧好吧,这也许就是个鬼压床的梦!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阵声响吵醒,眼前的景象立刻让我懵了!我看到桌前的自己疲惫的站起来往客厅走去,灯无情的被那个行走的我熄灭。这个我陷入了一片黑暗!一阵恐慌和凌乱擒住了我,这到底怎么回事!梦中梦?我分裂了?我到底是什么……

        第一缕曙光终于从玻璃窗后射进来,这个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夜,我不断刷新自己的三观:我也许是一股困在书本里的意识;我没有手,脚,皮肤,肢体,脑袋,没法说话;我能感觉到作为纸张的质地、自己被方正的夹在一排书中;作为书,我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内容!甚至,我的外层还包着一层塑料纸。

      我是一本未曾打开过的书。

      早晨,那个我跟平常一样起床了,匆忙洗漱,还进来书房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出门上班了。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我就是一股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来的意识,现在,作为了一本书的存在。

      我不禁想起了24个比利。那本讲多重人格的书,它的纪实写法让我觉得太压抑没看完。难道我作为书也是一种分裂的人格?这究竟是为什么?

      百无聊赖,安安静静地空间里,适合分析和回想。

      那个我普通得如同沧海一栗。童年幸福,青年顺利,成年平凡。日复一日,工作生活,安定知足。

      那个我跟大多数现代人一样,频繁上网,随时刷手机,被碎片信息淹没,有拖延症,关注各种公众号,眼泪和决心一样廉价。被大数据时代的浪潮拍得毫无自由。

      要说那个我还有一点点不符合新时代的话,就是爱买纸质书。以至于现在不大的房子里还有一间不错的书房。此刻我环顾四周,呵呵,我也没别的事可做了。

      书房除了门窗,四壁都是落地书柜,一角放着一张湖蓝色的单人阅读沙发,平时坐得不多——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在玩手机和电脑。所以想了很久才买下。毕竟花几千块添置一个沙发只为了偶尔几次的舒服看书并不是很划算的事。这不像书,几十块一本,买来就算不看也不会怎么碍眼后悔。

        我看到了左边书柜顶上的盒子,那里藏着我的宝贝和回忆。想起小时候好不容易买了一本张乐平的三毛漫画,被翻来覆去不知看了多少遍,起了毛边折了角,现在它还稳稳的躺在里面。慢慢长大,整日泡书店一本本精挑细选的日子越来越少,上网买书更容易了,稍作浏览,收入囊中,少则三五本,多则成箱。不知不觉,书柜快装满,可是我知道,这里很多新买来的书,它们只是被放在书柜里了。像此刻我一样,被主人轻易获得,然后束之高阁。

      深深的落寞袭来,尽管窗外阳光洒满一身,我紧紧合着的书页也没感觉到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困在这方寸里,听着时钟嘀嗒,看着太阳初升,阳光照进来,依次从一本书移到下一本书,直到昏黄,换作月光。想象一匹匹白马跃过,跃过,银白色鬃毛轻轻飘过,似拂尘无声。

        我不再习惯作为那个我思考了,除了回忆,我不停的回想我是何时被立在这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也许就能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内容,这总好过我全然不知,不过很可惜,书太多了,怎么也想不起。我成了一本空空如也的书。

        我有时想也许任何一本书的作者倾心创作、集结成册的过程是发芽和孕育,一本书的生命真正得以绽放的时候是书本主人翻开扉页,认真阅读的那一刻。或许我不该这么想,谁让我只是一本书呢。

      那个我时常进来,她喜欢呆在书房,不过看书的时候不多,每次搬新书上架时会拆开两三本粗略看看,偶尔也被哪本深深吸引席地而坐看很长时间。我喜欢她这样,甚至感觉到除了她那么安静沉醉,其余所有的书都很兴奋。书房里静谧神秘,洋溢着一种积极的安心。

      我祈祷她能有一天注视我,把我取下来,撕开封存我的透明塑料,用那双软软的手摩挲我的封面,扉页。那触碰到书页的手指那么轻柔温暖,偶尔翻页时轻轻颤动带起一丝丝空气的回声,合着沉静的呼吸和屋子里的光,和雕塑似的湖蓝色沙发,那么的恰当,仿佛人间就该这样。

        我祈祷她能在那沙发上轻轻坐下,仔细翻阅我,给我专注的目光,读懂并微微笑了,或者皱眉思考,或者朗读,那样我是否就能顺着那些字搭成的桥再次溜回她澄清的眼眸,看到书封面的名字,作者,章节内容,也许还能看到精美的插图。毕竟谁也不愿孤零零从无交流不知来处的活着,即使是一本书,也有灵魂和尊严。而这灵魂的苏醒来自于她的注目礼,这尊严来自于因为被阅读而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自己。明白了“我是谁”。

      我想明白我是谁,我不想只是一叠印满字包装精美的纸。我等待,每个清晨到日暮。总会有那么一天,那个爱书的人会惊喜的发现,有这么一本书,一直安静地等着她——互相给予某些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