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独善其身,决不轻易改变自己而迎合俗流的,袁涣

2018-03-12  本文已影响13人  王俊杰猛

简书 王俊杰猛

袁涣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朝廷的三公之一,做司徒。可是在汉末那样一个宦官和外戚争权的时代,这个官,实在不好当,只要偏袒一方,另一方得势后就要倒霉。但袁涣的父亲却不为权/势所动,永远保持了中立,受到各方的尊重。

但袁涣的儿子们就不一样了,由于父亲是朝廷最大的官员之一,难免骄逸,做出许多违反法度的事。只有袁涣,最肖其父,好静而不好动,要做什么,也按照礼节去办,所以得到大家的一致看好。

袁涣,先是被本郡的郡守,召致手下做幕僚,让他做功曹。

简书 袁涣 历史

后来,袁涣被朝廷选出来,到朝廷做了侍御史。可是做官时间不长,又被任命为一个县令,他没有去做县令,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天下已经大乱,中原已经是群雄角逐的状况。

刘备做豫州刺史时,又向朝廷举荐袁涣为茂才,但即使朝廷愿意录用,他也难以到达朝廷去。

袁涣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江淮,被袁术罗致门下。

袁术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却又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这样的人做事当然就做不出什么有层次的事情,还好,袁术有许多事情都来征求他的意见。

袁涣将自己的看法直说出来,虽然有许多看法跟袁术的正好相反,知道说出来了袁术一定不高兴,但他还是照直说。有时袁术对他很反感,但却不得不尊重他,因为他说的义正词严,无法驳斥。但袁术只有那个境界,他虽然不能驳斥袁涣,在心里却不以为然。

后来吕布攻打袁术,袁涣也来到前线袁术的阵营。

袁术失败,袁涣被吕布所获。吕布当然不会拿袁涣怎么样,但也不尊敬他。

后来吕布被曹操杀得无处逃身,就逃到徐州投靠刘备,刘备收留了他,对他很尊敬。后来吕布背叛了刘备,并恩将仇报,将徐州占为己有,使得刘备失去立足点,只得投靠曹操。

吕布知道袁涣很有文才,就叫他为自己写一封信给刘备,将刘备骂一顿杀杀气。可是任凭吕布怎么催促,袁涣就是不予理睬。

吕布发火了,他将袁涣叫来,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说:“你要是写,你就能活着;你要是不写,我就马上杀了你。”可是袁涣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笑着对吕布说:“我只听到可以凭高尚的道德侮辱人,没听到可以凭骂侮辱人。如果被骂的是一个君子,那么就会很看不起你的行为。如果被骂的是个小人,那么他一定如法炮制,也将你大骂一通。你想侮辱人,却使自己遭一通侮辱。何况我当初事刘将军,就象今天我事你一样。如果我一旦离开了你,就将你一顿臭骂,这种做法好吗?”

吕布听他这么一说,马上认识到自己的见识太浅陋,就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这件事可以看出,袁涣是一个真正的强者,精神上的强者。

历史 袁涣 简书

当然,吕布也不错,不是大家想象的有勇无谋胸无大志。当他听了袁涣的话,认识到的确是自己错了后,马上就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吕布占领徐州时间不长,曹操就带着大军来征讨他。而吕布手下有两个很主要的谋臣陈登父子,却暗中已经和曹操联络了。

这陈登父子很得吕布的赏识,尽管吕布手下的另一个谋臣陈宫,已经看出了陈登父子的居心不良,提醒吕布要注意他们。可是吕布已经被陈登父子所迷惑,反而还骂陈宫离间君臣关系。

由于陈登父子的里应外合,使得曹操很轻松地就将徐州拿下来了。吕布及其手下的人都被曹操捉住了。袁涣也成了俘虏。曹操在召见这些俘虏时,他们见到曹操都行跪拜礼,可袁涣却只向曹操作了个揖。曹操反而对他很尊敬。

接下来,曹操又给了他们各人几辆车子,让他们去取吕布的东西,喜欢什么,就取什么。其他人都向最贵重的物品装,而且都将车装得满满的。可是袁涣却没有取吕布的财物,而是将他的书装了几百卷,另外就装了够家人吃的粮食。那些出力装贵重物品的人,听到他的举动后,都很羞惭。而袁涣却更加得到曹操的尊重。

袁涣曾经对曹操所说一段话,非常深刻,他说:“战争是很凶险的事,是不得已才可做的事。”

袁涣还说:“应该用道德去教育民众,应该用仁义去匡正民众的行为。并尽量护慰他们,为他们除去祸害,这样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现在国家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动乱,民众盼望安定的心情已经非常迫切。可是安定之所以迟迟不能到来的原因,我以为是因为地方政/权在治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治理国家要看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乱世要用仁义去规范,世风虚华,要能引导人们反朴归真。有一点是千古不变的,那就是,在用武力去平定天下的同时,用道德去治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明公你聪明超世,只要你能继续发扬你得人心的行为,抛弃你失人心的举动,那么,就一定能够很快地使天下转危为安。那就是国人的幸福了。”

曹操对袁涣所说的很欣赏,知道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任命他为沛南部都尉。袁涣不光是只会说,不能做,他对于战争,并不大在行,但在治理地方上却卓有成效。

当时曹操因为有许多地方的农田荒芜了,就募民垦荒。然而所谓募民只是名义,其实却是强制性的。所以那些被招募的人,都很不高兴,有许多人在中途就逃跑了。袁涣就对曹操说:“老百姓都安土重迁,只可尊重他们的意愿。不可强迫他们,否则做任何事情就不能成功。我认为要真正做到招募,让那些愿意来的人,来垦荒。朝廷只要在税收上照顾他们,在行动上尽量帮助他们,我想一定能吸引许多的人来的。”曹操按他的话做了,果然效果非常好。曹操更加对他刮目相看,任命他为梁相。

袁涣做了梁相后,就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行。梁相,其实就是梁国的最高行政官员,梁国的政令就由他而出。他对所辖内的县令说:“治世各种礼节可以很详细,这样可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但乱世的礼节就不能太详细,详细了人们就会反感,而朝廷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监督。因此乱世一定要礼简。但什么是礼繁,什么是礼简,就要由我们去把握好了,对于一些根本的礼节,还是要坚守的。我们所要取缔的只是那些不适合乱世的礼节。”

袁涣的施政,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的。他的行政特点是,语重心长地说服老百姓,让他们能自觉地遵守礼节,不做违法的事。他的口才很好,对事情的思考又比较深刻,所以,在他的说服下,大多数人都能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刻改正。但是对于冥顽不化的人,他也能给予严厉的打击。所以他治理的地方,一般都秩序井然。

袁涣 历史 简书

魏国建立以后,袁涣被任命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他又对曹操说:“现在国家已经基本平定了,所以不应该再只重视‘武’,也应该重视‘文’。应该文武并用,才能治理好国家。而且我以为还应该以文为主,以德治国,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政/治上的新气象。在将我们的本土治理好之后,就一定能对那些还没有归顺我们的地方,产生一种压力,对我们去征服他们一定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曹操很赞赏他的观点,当然就或多或少地采用他的意见。

对袁涣这种人来说,无论是机遇,还是不遇,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人生信念的。遇,就将自己的政/治信念,付诸社会实践中;不遇就独善其身。他是决不会改变自己,而迎合社会的,而这恰恰就是袁涣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