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青葱岁月
冬日的黄昏,街道上人来人往,到处蒸腾着一股热气,那是街边小吃店里冒出来的温情。形形色色的店铺,是寒风里小小的避风港,令人趋之若鹜。
我又走进了那家东北麻辣烫。不光他家的味道好,连汤带菜来一大碗,该是多么暖和。
坐定了才发现,吃客都是附近中学的孩子,只我一个成年人。唉美食不嫌老幼,享受便是。
邻桌两个男孩,说笑着坐下,其中一个还接了个电话,一定是妈妈在问吃什么,男孩很开心的样子。我猜想这是刚刚返校的住宿生。
两个男孩的声音那般熟悉,他们交谈间有一个熟悉的地名送入我的耳朵,一问,果然,是我的俩小同乡。世间竟然这么巧。
看着稚气未脱的两个小老乡,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家乡,以及早已远去的青葱岁月。
现在的孩子们多幸福呀,虽然外出求学,远离家乡,但是各方面的条件比我们那时不知要好多少倍。
别说麻辣烫了,我们上学时面条汤都找不着卖的。虽然三十年前的镇上已经有了饭馆,但那又岂是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光顾的地方。
我们都是自己带饭,中午到学校的蒸房腾腾。冬天我们离得远的也住校,一带就是一个星期的干粮。学校没有食堂,只能加热一下。
通常我们带馒头,配咸菜。条件好的有带油饼,带包子饺子的,或者把咸菜过油炒,奢侈的还加点肉沫,不过那是极少见的,估计就相当现在的富二代生活。
那时候的冬天冷得嘎嘣响,带多少干粮也放不坏。早晨晚上也能喝上粥,是那种非常粗糙的玉米粥,跟喂牲口的差不多。宿舍轮流值日,记得我和同伴抬着大铁桶去打粥,边走边唱,来驱赶寒冷。就像两个和尚下山寻食,心情无比雀跃。
我们的宿舍是回忆中的经典,宿舍是教室改的,一长溜儿的大通铺,人人从家里带个槁桔,就是麦子杆做成的垫子,厚厚的,防潮又保暖。
铺长人也多,上晚自习回来晚了,经常就挤不下了。挤不下也得楞挤。把被子找个缝隙铺上,先把两条腿伸进去,一点一点地左抗右抗,最后总能钻进去。但通常惊扰了两边邻居,闹个嘟嘟囔囔不高兴。
也幸亏了人多,不然大冷天得冻个半死。窗户门儿各处透风漏气,有的窗玻璃还少半拉,学校也不给换,我们只好自己找块纸夹子订上。早晨起来,洗脸水冻在水桶里,凿开就用,冰得手指头生疼。
记忆中冬日的夜晚格外地黑,风总是嗖嗖地从门缝里钻进来。下晚自习回到宿舍,我们也会饿,也会无聊,但是没有零食可吃。有时就掰半个馒头啃,反正吃了东西就挡饿,就暖和点。
睡前大家也会八卦,谁谁早恋,谁又暗恋谁,偶像老师把师娘带学校里来了。那个学校大哥大又在哪儿与人约架了...
寒冷的冬天,回忆尚温,那时的月光,那时的小米粥,那个人纯纯的笑靥,渲染了曾经的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