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共赢的25个关键》——耶格系统推荐书籍
你的人际关系不可能比你自己更健康。——尼尔·克拉克·沃伦
如果你也渴望运用“30秒法则”来鼓励别人,那么以后当你与别人碰面时,请记住以下几点:
30秒法则—一给予人们关注、肯定和欣赏
当你给予别人关注、肯定和欣赏时,所有人都会感觉很好而且会表现得更佳。下次你与别人碰面时,请先在头30秒内给予他们全部的关注。你可以用某种方式肯定他们,并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然后,看看有什么奇迹发生吧!他们的积极反应一定会让你感到吃惊!如果你满眼都是自己,很难关注别人,那就读读威廉·金的话,或许对你有所帮助。他说:“长舌者喜欢诋毁他人,烦人者喜欢夸耀白己,而聪明者则会欣赏你本人。”
30秒法则一一给人们带来活力
心理学家亨利·H.戈达德曾主持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他们用一支叫“疲劳记录仪”的东西测量儿童的活力水平,记录仪显示:当疲意的孩子受到赞扬和夸奖后,会迅速提升活力水平;反之,当孩子受到批评或打击后,体内的活力水平就会急剧下降。
也许你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当别人夸你时,你是不是一下子来了劲头?当别人批评你时,你是不是义一下子泄气了?可见,语言里蕴涵着多么大的能量。
如果你一见到别人就不停地肯定他们,你想想,这将会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当然,你不仅仅要鼓励他们,你本人也应该活力四射。这样,当你走进屋子时,全屋的人都会精神大振。你只要一亮相,人家心头的阴霾就会一扫而光。
30秒法则一—向人们灌输动力
文斯·降巴迪是著名橄榄球队一—绿湾包装者队的教练。他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严格执行起律的人,但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激励大师。一天,隆巴迪痛斥了一名球员,因为他好几次没拦住对方的球。事后,隆巴迪走进休息室时,看见这名队员坐在自己的休息间里,垂着头,脸上写满了沮丧。隆巴迪于是上前揉了揉他的头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再过些日子,你会成为职橄榄球联盟最好的守卫。”
这名球员就是杰瑞·克雷默。克雷默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出色的守卫。“隆巴迪的鼓励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克雷默说。他最终走进了绿湾包装者队的名人榜,也成为职业橄榄球联盟“五十年队”的一员。
每个人都时不时地需要激励。使用“30秒法则”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勇创佳绩。
你是否发现,回忆都与你主要跟谁待在一起有关?至少我是这样的。如果你想与家人创造回忆,那就跟他们多待一段时间。如果你想同员工创造回忆,那就不要总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简而言之,如果你不花时间跟人们在起,你就不可能同他们什么回忆。
如果你也渴望给别人一个美名维护,就请按照以下的建议去做:
对别人评价更高
在生活中,你对他人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斯特林管理顾间公司的创始人J.斯特林·利文斯通说:“人们总会按照他人的期望去表现自己。”
声誉既会让一个人一辈子甘于堕落,也会令其不断进取。所以,为什么不去帮助他人崛起,而把他们推倒呢?人人都有价值和潜力,只要你尝试去激励他们,就能让他们表现得更好。
用行动证明你的评价
当你用行动表明对他人的信念时,他们对自我的怀疑便会消失殆尽。夸自己刚拿到驾照的孩子是个好司机是一回事,晚上把轿车钥匙交给他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样,如果你想让一个新经理达到你对他的高度评价,那就要敢于让他承担重要责任。没有什么比得到自己尊敬的人的信任更令人鼓舞了。这不仅会从情感上给予他们力量,也会为他们冲向成功提供动力。
给别人以美名
不好的名字、标签或者外号会阻止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许,这也是许多文化的成人仪式上,会给予当事人一个新头衔或新名字的原因。新名字会燃起人们对全新未来的期望。
《梦幻骑士》(根据塞万提斯经典小说《唐·吉诃德》改编而来的电影和舞台剧)中有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主角唐追求骑士生活,想成为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其实骑士时代早已终结),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沿着常人眼里的兔子脚印去追捕强盗……滑稽的是,他“拯救”了一个名叫阿尔冬萨的妓女,把她看成“天仙美人”,并取名杜西妮亚,以此作为自己骑士生涯的战绩。
起初,阿尔冬萨很恨唐,认为他是在嘲笑,因为她痛恨自己,也痛恨自己的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眼里的她逐渐取代了她眼里的自己,她看到了希望。在唐弥留之际,阿尔冬萨前去探望他,感谢他看到了自己都没发现的新的自我。
抛弃过去,给别人一个好名声让他去维护,这方面最动人的例子在《圣经》里。其中的《创世记》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给无子嗣的老人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意为“多子多孙”,并让他晚年得子,从此这个老人的命运就改变了。
给别人一个彰显潜力的外号
哈里·霍普曼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出色的网球队长兼教练,曾率领澳大利亚队在世界网坛占尽风骚,并因此进入国际网球名人榜。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他认为是靠自己的所谓“肯定训练”。比如,他的队里有一个行动迟缓的球员,于是,哈里给他取外号叫“火箭”。还有一名体格和力气并不出众的队员,哈里却把他叫做“大块头”。这些外号很令他们振奋,“火箭”罗德·拉兆和“大块头”肯·罗斯沃尔最终都成了网球世界冠军。
我也喜欢给人取外号一一能显示他们潜力或强项的外号。其实,在家里,人人都知道我喜欢这么做。我自己的孩子,伊丽莎白和乔尔·波特,分别被我称为“心肝宝贝”和“头号儿子”,侄女瑞切尔和詹尼弗被称作“天使”和“甜豌豆”,孙子辈的玛德琳、汉娜、药翰波特和埃拉分别叫“阳光”“汉娜小香蕉”、“地方执法官”和“史努比”。
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每次添新丁时,孩子们都急切地想知道我会喊小家伙什么,这已经成了我们都喜欢的一项传统。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肯定自己潜力的鼓励。
很多研究都证明:在适当的时间说出适当的话,能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当你说出别人需要的话时,即使是陌生人也会立即信任你、尊敬你,你会被看成一个值得信赖、体贴和关爱别人的人。
如果某人信赖你,把他(她)的梦想告诉你,那么你可要当心。在鼓励他(她)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懂得梦想易碎
女演员坎迪斯·伯根说:“梦想,从字面就能看出,是注定短命的东西。”我猜想,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些人不喜欢看到别人追逐梦想。因为这容易使他们想起自己的梦想与现实竟有如此大的距离!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把那些“摘星者”拽下来。妒忌和心胸狭隘的人总是通过打压别人的梦想为自己待在安乐窝里找到理由。
永远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梦想杀手”:相反,要成为一个“梦想推动者”。即使你觉得它实现起来有点困难,也没有理由去批评他们。
失去梦想是最大的损失
你有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某个梦想?有没有埋葬过一个曾经很明亮、令你干劲十足的希望?如果有,它给你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星期六评论》前编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副教授诺曼·库辛斯说:“死亡不是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人活着,心却死了。”
梦想让我们活得有生气。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大多数人25岁时脑袋就死了,因为他们停止了梦想。”由此看来,鼓励别人的梦想是多么重要。因为鼓励别人有梦想,可以帮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活着,可以给他们的灵魂提供养分。
鼓励别人追梦,是赠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梦想居于灵魂的核心,所以我们必须尽己所能去帮助它们变成现实。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别人的最美妙的礼物。具体来说,可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1.与别人分享他们的梦想。人人都有梦想,但很少有人会被问及。
2.肯定别人和他的梦想。要让此人知道,你不仅欣赏他(她)的梦想,还知道他(她)具备哪些有助于实现梦想的品质。
3.提醒他们为了实现梦想必须应对的挑战。很少有人会询问别人的梦想,更没有人去打听别人要实现梦想会面临哪些障碍。
4.伸出援手。没人可以独自实现伟大的梦想。当你愿意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时,你会被他们的兴奋和热情震住。
5.经常和他们一起重温这些梦想。如果你真的想帮别人实现梦想,请不要认为“一次性”的援助就够了。要经常询问他们情况进展如何,并及时提供支持。
6.每日自省,决心成为“梦想支持者”,而非“梦想杀手”。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需要鼓励。放出心理“雷达”,探测别人的梦想,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
机会适时而来,梦想就会变为现实
斯科特·亚当斯是广受欢迎的连环画《迪尔伯特》的创作者,他讲了自己早年成为漫画家的经历:
人们并非得成为“影响力人物”才能去影响人。实际上,在我人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可能并不知道他曾教给了我什么。年轻时我想成为一名签约漫画家,我把自己的作品呈给一个又一个漫画编辑,但我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否定。一个编辑甚至打电话,建议我去上绘画班。这时,联合媒体的编辑、漫画领域的真正专家一一萨拉·吉莱斯皮出现了,她打电话告诉我可以签约。起初,我一点也不相信她。我问,需不需要我改变创作风格,或者找一个搭档,或者去学习绘画?但是她相信我已经画得足够好了,可以成为签约漫画家。她对我的信任扭转了我的参考坐标,改变了我的自卑心理。这听起来很离奇,但是,从我挂断电话的那一刻起,我就能画得更好了。
编辑萨拉·吉莱斯皮给了亚当斯实现梦想的机会。可是,曾经有那么多的人在打击他,让他几乎不敢肯定自己了。是萨拉·吉菜斯皮的鼓励和她创造的机会,使《迪尔伯特》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漫画之一。
显而易见,如果你鼓励周围的人去追寻梦想,将会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收获。当你的生命接近尾声时,你难道不希望别人对你说“我成功了,是因为别人都不相信我时你还相信我”吗?开始鼓励他人吧!这样,别人就会愿意让你分享他们的梦想,他们成功的几率也会变大!
如果你担心鼓励别人去追寻梦想会让他们飘飘然,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事实。经研究表明:鼓励他人去追寻梦想不但不会让他们光想未来的美事,还能让他们对目前所做的事更投入。这被专业人士称为“共振表现模式”。总之,不论你管它叫什么,鼓励别人追寻梦想总是没错的。
也许,你已经拥有“贡献出最好”的心态了。如果是这样,我赞赏你,也鼓励你继续保持这种心态。若不是,我希望下面的指导能帮你拥有这种心态:
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们更倾向于在自己所爱和所尊敬的人面前表现出最棒的自己。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在学校里,既有我喜欢的老师,也有一些对我冷淡的老师。对前者所教的科目,我总是努力去学,争取拿高分:
对后者教的科目,我的心态是只要能及格就万事大吉。后来,我意识到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伤害了我跟其他老师的关系,也限制了自己潜力的发挥。后来,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如果把每个人都看得很重要一—不仅仅是自己喜欢的人,那么,我就可以时时表现出最棒的自己。
每件事都很重要
我们人生中的某些时刻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我们把它变得很重要:平常的日子之所以很平凡,是因为我们把它变得很平凡。留下难忘经历的最好办法就是全力投入,因为这样做会让情形变得很特别。一场平淡的对话,若你拿出极大的兴趣去听,也会听出一些兴味来:一段普通的关系,若你给予非凡的投入,也会发生质的变化:一次寻常的活动,若你用心去进行“创意”设计,就会变得具有特殊的意义。全力投入,会使每样东西都变得不寻常。
你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那些总腾不出一点儿时间陪你,当你需要时却总是缺席的人吗?当然不是。其实,对你最重要的人是把你看得很重要的人,人们会本能地看重那些珍视自己的人。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对于别人很重要,那就要把他们当作“重要人物”来对待。这样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他们献出最棒的白己。
充分利用你的才华和机会
30多年前我记住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的潜力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如何发挥这份潜力,却是我献给这个世界的礼物。”我认为我充分运用了人生中的每份礼物、才华、资源和机会,对社会、他人以及自己都是负责的。如果我没有奉献出最棒的自己,那就是在逃避责任。我崇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伍登教练所说的话:“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绘成经典杰作。”如果我们总是奉献出最棒的自己,就会使我们的人生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还会给他人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喜欢一个关于达伍德·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故事:他曾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言,说很遗憾自己没有一个更好的政治背景,否则他会是一位更出色的演说家。他说,一提到自己不擅此道,就常常想起童年时在堪萨斯州看到的一件事。一个老农在卖奶牛,买主问老农奶牛的血统、月出奶量和奶中的脂肪含量。老农说:“我不懂啥子血统,也不懂啥子脂肪含量,我只知道一一它是好牛,它会把奶都给你!”
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这样就够了。
一般来说,你怎样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看特你。所以,我选择走“高路”,期待看到他们最好的一面,并在绝大多数时候收获他们最好的一面。如果你也想这样做,那就先从以下几点做起吧:
相信别人有好的一面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己的态度。你相不相信,每个人都想当好人,都想做得最好?如果你不相信别人有好的一面,就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好的意图。而如果你不相信他们的善意,就决不会刻意去“挖掘”他们内心的“金矿”。
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看问题的角度与一个人的成熟度有很大关系。想想那两个小童子军的故事吧:他们的小弟弟掉到湖里了,他俩一块把小弟弟拉了上来,可不久,他们却哭着跑回了家。其中一个抽噎着对妈妈说:“我们还没来得及给他做人工呼吸,他就爬起来走了。”
不成熟,人的眼界就狭窄;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个故事: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通奸被逮住了,大家要扔石头砸死这个女人。这时,耶稣对众人说:“如果你们当中有谁认为自己没有罪,就可以向她扔石头。”结果,人群中最老的人最先扔掉石头转身离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更成熟,而成熟给了他们更多的智慧。
“看待自己时,我们主要倾向于从自己的意图出发,但这是别人看不到的。”哲学家J.G.贝内特说,“看待别人时,我们主要从他们的行为出发,因为它在我们眼里一清二楚。如此一来,误解和偏见就成了家常便饭。”这一见解精辟地说明,要想发现人们善意的“金矿”,必须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把别人往好处想
孩童时期,你也许学过这条“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常常发现,当我“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常常期望别人能按照这条法则对待我。换句话说,我就是想让他们把我往好处想。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呢?
弗兰克·克拉克说:“如果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意图,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说得没错,可我还想补充一点:如果人人都因他的初衷(不管事情有没有做成)而受到感激,人间必定充满了美好。当你把人往好处想时,实际上你就是在遵从那条有史以来最有效的人际法则。
记住别人好的时候
人人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我不认识你,但是我希望你能记住我好的地方;至于不好的地方,只能请求你的原谅了。大卫·奥格斯伯格说:“我们追求的东西并非十全十美,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没有错误,我们得到的结果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要靠原谅来拯救。”如果你想挖掘别人善意的“金矿”,原谅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不应是一次性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得好:“原谅绝不该偶然为之,它应是一种永久的态度。”
记住:你拿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拿什么样的态度来判断你。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善于挖掘别人善意的“金矿”,别人也同样会把你往好处想。
你是有能力为别人做他们力所不及之事的,不管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多还是少。确切地说,你怎样去做将受你的才华、资源和背景所限制。不过,你可以通过以下四条,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把别人介绍给他们没机会结识的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梅尔文·麦克斯韦尔为我做了许许多多超出我想象的事。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把我介绍给那些杰出人物。十来岁时,我就结识了诺曼·文森特·皮尔、E斯坦利·琼斯以及其他著名的宗教界人士。因为我曾宣布自己将来要进入教会,父亲就让这些传教士为我祈祷。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是无法言表的。
今天,我处在这个位置上,为别人做父亲当年为我做过的事。我喜欢把年轻人介绍给我崇拜的偶像,喜欢帮助别人建立业务联系。当我与遇到的某个人谈话时,我的脑子里就会突然冒出应该把他(她)介绍给某人的念头。我会带着他(她)穿过几个房间,走到那个人面前,或代表他(她)给那个人打个电话,或安排一次会面。有一次,我跟安娜姨妈香脆饼公司的创始人安娜·贝莱谈话时,她随口提到“香酥嫩鸡”快餐的创始人特鲁耶特·凯西是她的崇拜对象。因为我熟悉特鲁耶特,于是当即提出可以介绍他俩认识。我在家里为他们举行了一个晚餐会,那一晚他们在一起过得非常开心。
在此,请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认识名人,才能对他人有所帮助。通常的情况是,只要你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把一个业务伙伴介绍给另一个业务伙伴就够了,你只需为他们建立联系,搭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
带别人去他们去不了的地方
刚结婚的时候,我和玛格丽特一贫如洗。为了养家,我刚从学校出来就一头扎进工作,玛格丽特也兼了三份职,以贴补家用。即使这样,日子还是捉襟见肘,只能勉强维持,自然没有用于度假之类的闲钱。幸好,我有一个关爱我们、照顾我们的兄长拉里。那时,拉里和他妻子阿妮塔经常邀请我们去旅游度假。那次去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美妙旅行,至今仍鲜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半期,我去的许多好地方几乎都是因为别人的邀请才成行的。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都做了凭一己之力做不到的事,比如看比赛、打高尔夫球、出席会议、出国观光,等等。
也许你也有能力给别人一次他们自己无法拥有的经历。如果暂时帮不了朋友或同事,那就先从家人做起吧。带孩子们去他们想去但自己去不了的地方,不用说你也能想象出它将会产生多么积极的效果!
给别人提供他们得不到的机会
雷曾经提到,在他的演说生涯早期,我介绍他与大量观众见面。其实,也有人为我做过同样的事。大约25年前,C.彼得·瓦格纳教授在全国讲授领导力,他举荐我第一次站到舞台上。除此之外,他还给了我受之有愧的赞赏。
机会能发据我们的潜能,没有什么比向一个有准备的人提供机会更有价值。古希腊的大雄辩家德摩斯梯尼说过:“不起眼的机会往往是伟大事业的开端。”被我们抓住的机会,常常是我们成功的源泉。给予别人机会,帮别人赢,就会让你与他们共赢。
同别人分享他们没有的想法
想法有什么价值?每项产出都从想法开始,每项服务都始于想法,每项事业、每本书、每个新发明,也都是从想法开始的。可以说,想法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原动力。所以,当你给别人想法时,就是赠予他们一件丰厚的礼物。
我喜欢写书的一个原因是我把写作的过程当做一种享受。通常,它是从我急于教授的一些概念开始的。我会在纸上写下几个想法,然后召集一群头脑活跃的人集体讨论、构思,并列出大纲。每次讨论结束后,都会增添不少我想不到的绝妙点子。我得说,我非常非常地感激他们。
我最喜欢富有创意的人,原因之一是他们有想法,而且经常会冒出一般人想不到的点子。他们给予别人的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新点子。创造力和慷慨大方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我把想法透露给他人时从不吝啬的一个原因。我确信,我的生命只有在我的想法用完之后才会走到尽头。给予别人想法,促使别人成功,总比把它藏在心里、让它沉睡好得多吧!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擅长聆听,那就按照以下的指导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会“用心倾听”的人吧:
关注在说话的人
被誉为“全球谈判第一人”的赫布·科恩说过:“有效聆听需要听出话外之话。它要求你真正理解并听出话的内在含义。这些含义不是在话语里,而是在说话人身上。”许多人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话语上,却忘了说话的人。如果你想学会用“心”倾听,就不能这样做。
其实,我骨子里非常缺乏耐心,这在不善聆听者身上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总是强迫自己不要张嘴,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毛病,那请你耐住性子,让对方先说,并且关注对方,不仅仅关注他的语言。
打通你的耳朵
在谈话中,虽然你关注了对方,但其中有一些潜在障碍会阻止你进行有效聆听。我在这里罗列了几种:
干扰不断——电话、电视、手机之类的东西会让“好好听”交得不可能。
全神戒备——如果你把抱怨、批评看成是对你的攻击,你就穿上盔甲,开始自我保护了,这时,你就不会在意别人的想法和感觉了。
紧闭“心扉”——当你自认为知道答案时,你就会不自觉关闭“心扉”;关闭“心扉”,也就关闭了耳朵。
强加于人——想当然地认为别人跟你想的一样,这样,你就不能真正感知别人的感觉。
妄自脆断——如果未经仔细思索很快就得出结论,你就不会有心情听下去了。
骄傲自满——觉得从别人那里学不到什么。这也许是聆听时最致命的障碍。你的心是满着的,因此就没办法再从别人那里吸纳东西了。
显然,你的目标是冲破这些障碍,实现良好沟通。如果可能的话,要把自己置于一个没有噪音、远离干扰、适合聆听的氛围里,还要在心理上做好聆听的准备——卸下盔甲、去除杂念,这样,你的心才是敞开的,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主动倾听
主动倾听和被动倾听是两码事。用心倾听,要求你的行为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在《这是你的船》一书中,迈克尔·阿布雷肖夫舰长说,人们更倾向于主动张口、被动聆听。当他学会用心倾听时,他发现在自已和船员们身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写道:
我很快意识到,这些年轻的船员们聪明、机敏,满脑子都是没被实现的好点子——因为没有一个负责人愿意听他们的话。跟多数机构一样,海军也把负责人置于发布命令的位置上、这让他们的接收能力很差。他们习惯于传达上头的命令,却不欢迎来自底下的声音。
我想改变这个现状,想通过主动聆听来收集船员们的好想法,改善舰艇的管理:一些老顽固可能会想:这样做成何体统?但事实上,人们都明白一个最浅显不过的常识:只有在最基层工作的人才会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船员的眼睛去看舰上的工作,才算明智的舰长。跟船员们的接触让我的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澜。我开始尊敬他们,不再认不清他们是谁,或向他们咆哮、命令。我认识到,他们有希望、梦想和所爱的人,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做的事很重要,也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当阿布雷肖夫的态度改变后,他的船员们也抖数起了精神,整个舰队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个变化真令人震撼。
带着一颗理解的心
其实,沟通中遇到麻烦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们倾听时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回应。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生、精神病学教授大卫·伯恩斯说:“说服别人时,人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总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实际上,大多数人更愿意你去聆听他、尊敬他和理解他。”如果你想满足别人的愿望,让他们感觉自己棒极了,你就得学会聆听。
有趣的是,如果你成了一名出色的倾听者,会用心去听,能让别人感觉棒极了的时候,你还会得到“额外收获”。据伯恩斯说:“当人们感觉你理解他时,他会更愿意去理解你。”在人际交往中,用心倾听会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总以为别人都应该想得限你一样,你就不可能与人共赢。接受人们之间的差异吧!我们应该赞美上天把我们造成了这个样子。
通过提问打开别人的“心扉”
这句话的意思显而易见,要想找到打开他人“心扉”的钥匙,“问对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个“问题单”,并屡次从中受益,你大概也想拿来试一试吧:
“你有什么梦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看他目前的成就;要了解一个人的心,要看他的梦想。
“你有什么苦恼?”当你理解一个人的痛苦时,就明白了他的心。
“什么能让你高兴起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东西,常常是他们的力量之源。
“你看重什么?”当人们允许你触摸他的价值观时,要知道,此时你已踏进他心中的圣殿。
“你有什么强项?”被人们视为强项的东西,会让他们内心充满自豪。
“你性情如何?”了解了这一点,常常就找到了通往他们内心的途径。
显然,你不想让自己的提问像面试一样,你也不需要一次把所有的答案都收集全。提问过程可以进行得非常自然,即便你是有意这样做的。
找到共同点
卓越的领导人、沟通大师和人际高手在与人谈话时,总能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在共同点上与别人建立联系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如果你主动询问,或听得足够仔细,也会找到共同点。
在举行会议时,各方心里的盘算会让沟通变得无效,因为它阻止了人们找到共同点。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妨建议各方先在一个小的基本点上取得一致。在激烈地反驳对方之前,先要准确无误地说出对方的观点。这样,人们才会找到共同点。这个方法不仅迅速,而且有效,结果一定会大大超出你的想象。
意识到时光会改变人心
能聆听别人的梦想和期望并找到通往他们内心的钥匙是一大进步,但不要认为做到这一点,并且做一次就一劳永逸了。因为时光会改变一切,包括人心。
美国得州仪器公司前总裁弗雷德·布西说过:“人们往往认为昨天管用的东西今天仍然有效,然而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某一时刻能够激励他们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此后还有这种效用:在他们人生舞台的某一阶段触动他们的东西,不见得在他们年岁渐长后还能触动他。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目标的实现和梦想的破灭,都会对一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力。
因此,要想钻进别人心里,进而达到与人共赢,你就应该这样做:
1.始终保持沟通。要时刻与交往对象保持“交心”的状态,就要了解从相识直至现在什么最能打动他。如果答案不同,你就知道他们变了,就得重新找机会了解他们现在最看重什么。
2.审视人生中的“变化指示器”。人生在以下三种状态下最易发生改变:(1)当人们总是受伤害时,会寻求改变:(2)当人们有了足够的学识后,会寻求改变;(3)当人们得到足够的资源时,也会谋求改变。
如果你对他人,特别是家人和机构里的关键人物做到了上述两条,你就会始终与他们保持“联系”。
对于本章所述内容,我还要补充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点:一旦你拿到打开别人“心扉”的钥匙,就要做到正直、无私,永远不要拿这把钥匙来操纵别人。因为别人对你寄予了高的信任,只有当你能给他人带来好处时,才允许“转动”这把钥匙。
怎么做才能做到“先行助人”呢?你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把助人当成一件要事
我们脑子里总是装满自己的事,助人,仿佛无足轻重。我的办法是把“助人”变成要做的事,并且是第一要务。近来,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数年前,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在拍摄《绿色奇迹》时,把“助人”放到了第一位。该片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回忆说,汉克斯付出很大努力帮助刚起步的迈克尔·邓肯,给达拉伯恩特留下深刻印象。他说道:
近二十年了,关于《绿色奇迹》我还能记住什么呢?是的,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我们拍摄时,先拍的是迈克尔·邓肯,我发现自己的思绪被汉克斯打乱了。汉克斯在镜前进行的是能获奥斯卡奖的表演:镜下,又在给予迈克尔·邓肯需要的或可能需要的几乎所有指导。他想让迈克尔表演好,让他看起来很样棒。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情景。
跟其他好莱坞明星一样,汤姆·汉克斯本可以对邓肯撤手不管。然而,他却是第一个上前帮忙的。他这样做是值得的。1999年,迈克尔·克拉克·邓肯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他的演员生涯从此步入辉煌。
明白他人的需要
这是大白话。可是,如果你看不到别人的需要,就无法满足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周围的人,留心他们的需要。有时候,你可以通过用心聆听来察觉;有时候,你可以通过关注周围的事来知晓;有时候,你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来发现。
有这杆一个犹太传说:
一对兄弟在父母去世后合种一块地,合守着一座磨坊,哥哥结婚了,拖家带口,弟弟还是单身。兄弟俩相处得非常融治,每晚他们都会把白天一起磨出的面粉平分。一天,单身的弟弟想,把粮食平分不公平。我只要养活自己一个人,哥哥可是有一堆孩子要养呀。于是,每天夜里,他都悄悄把自己分得的面粉送一部分到哥哥的仓房里。
这时,已经成家的哥哥也想了:把粮食平分不公平!将来我老了,有孩子们养活我,我兄弟没成家又没孩子,他老了靠什么生活呀!于是,每天夜里,他也悄悄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面粉送到兄弟的仓房里。结果,每天早晨,两人都发现自己的口粮神秘地增加了。一天夜里,兄弟俩在送粮的半路相遇了,两人一下子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激动地紧紧抱在一起。
相传,上帝看到了这一幕,便开口道:“这是圣地,爱之地,我的庙宇将建在这里。”据说,犹太人的第一座庙宇就建在那个地方。
愿意冒险
当然,有时帮助人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这不该成为阻止我们伸出援手的理由。下面是肯·萨特菲尔德讲述的发生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故事,它说明了冒险助人的影响力。
美国照人田径选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此次运动会,并在同一天创下3项世界纪录,其中一项是助跑跳远,这项纪录保持了25年。比赛时欧文斯曾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时,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同伙想通过比赛来彰显欧洲白人的优越性,欧文斯早已觉察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意。
比赛中,欧文斯想努力闯入决赛。可是,当他看到一个金发碧眼、人高马大的德国人一下子跳了26英尺远时,他有点胆怯了。第一次起跳,他超出了起跳板几英寸;第二次他又犯规了,他还有一次机会,如果错过的话,他的比赛资格将被取消。
这时,那名高大的德国人走近欧文斯,向他做了自我介绍,他叫卢齐·朗。就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朗鼓励欧文斯,并给了他一项建议:进入决赛只需跳约23.5英尺,朗建议欧文斯在起跳板前几英寸处做一个标记,以确保自己不再犯规。第三次起跳,欲文斯合格了。决赛中他创下世界纪录,拿下了这个项目的金牌。是谁第一个跑过来祝贺他的呢?卢齐·朗!
欧文斯对朗给予自己的帮助终生难忘,虽然此后他再也没见过朗。“你可以熔化我得过的所有奖牌和奖杯,”欧文斯写道,“也铸不出我对朗的24k金的纯真友谊。”
帮人帮到底
一天,纽约爱乐协会(即后来的“纽约爱乐乐团”)的人来找大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请求“资金援助”(卡耐基很喜欢捐钱给他们)。卡耐基正打算写支票,来弥补该协会的所有赤字,突然,他停住了。“这个城市中,肯定还有其他富有而慷慨的音乐爱好者能够帮忙。”他说道,“你们为什么不请其他人捐一半的钱,然后再来我这里拿另一半呢?”大慈善家说。
第二天,该协会的财务人员又来了,告诉卡耐基他们已经募捐到3万美元,现在想拿到卡耐基的另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大慈善家对他们的办事能力格外欣赏,立刻递去支票。不过,他很好奇,于是问道:“我能知道,是谁付了另一半吗?”
“卡耐基夫人。”对方答道。
有时候,当我们主动帮助别人时,可能发现那个人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需要帮助。不管怎样,既然帮忙就要帮到底。“先行助人”是与人共赢的一个高招。如果主动去帮助人,却不帮到底,那肯定是无法实现与人共赢的。
询问一个人的故事时,说:“你应该不一般。”
记住一个人的故事时,说:“你真是不一般。”
回忆一个人的故事时,说:“你在我眼里不一般。”
向别人重诉一个人的故事时,说:“你在他们眼里应该不一般。”
结果呢?在这个与你分享故事的人眼里你就变得不一般了。
整个世界是由故事而非原子组成的。——缪里尔·鲁凯泽
我发现,乐于无条件给予的人身上常有两种品质,这些品质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和拥有的:
1.持有富裕的心态
如果你读过史蒂芬·柯维的《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就会对有关贫乏和富裕心态的概念比较熟悉。在一个狭窄的天地里,持有贫恶心态的人相,生命中一切东西都是有限的,不管是金钱、资产、机会还是其他别的。他们把生活看成一个只能切成有限的几片的“馅饼”,一旦被人拿走就没自己的份儿了。因此,他们拼命地为自己夺得一片,而且得手后,就会小心翼翼地看护着。
持有富裕心态的人相信,所有的东西都很充足。如果生活是一个馅饼,其他的人都在吃,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再烤一个。他认为,总会有钱等着人去挣,总会有资源有待开发,总会有机会可以把握。老办法不再有效了吗?别急,总会有人找到新办法。世界上的发明家、企业家和探索者总在创造新的“馅饼”,这样就人人都有份儿了。
我认为人主要分为两类一—接受者和创造者。接受者是那些去抓、去夺、去抢以满足个人需要的人。他们把生活看成“老鼠赛跑”(意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当然,这样做的最大问题是,即便你赢了也还是一只老鼠。而创造者是那些给予、创造并做出贡献的人,他们为别人带来进步和成功。他们像接受者喜欢接受那样喜欢给予,因为他们总能给他人创造更多的东西。
喜欢“无条件给予”的人一贯持有富裕的心态。他们慷慨,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给予,才不会枯竭。亨利·卢云教授说:“当我们持贫乏心态、吝于给予时,仅有的那一点点东西会变得更少:当我们持富裕心态、慷慨付出时,我们拥有的东西反而会成倍增加。”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应持有富心态,我给出的答案让他大吃一惊:如果你相信富裕,生活就会回赠你富裕:如果你相信贫乏,生活就会让你遭受贫乏。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50年来我对人们心态和生活的观察告诉我,这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事实。所以,如果你想变得大方,那就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富裕”吧!如此一来,不仅你本人会变得更慷慨,整个人生也会随之改观。
2.有全局观念
乐于无条件给予的人通常会在人生路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己取得的进步至少有一部分应归功于前人的努力与牺牲。有鉴于此,他们决心你前人为他们付出那样为后人作出贡献,而这样做也会使后人更多地回报他们。
想要更好地给予,就需要更开阔的眼界。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受了别人太多的恩惠时,就更容易变得大方一些。给予别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它的回报非常丰厚。大学校长、教育改革家霍物斯·曼说:“我们必须让自己友善、大方,否则我们会失去人生中最美好的部分。冲破自私束缚的心会轻盈、充实,洋溢着快乐和满足,这是心灵世界的最大秘密。我们帮助别人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做善事。”当我们无私地给予时,同时也得到了回报。
一个人的名字是他在这个世界的标志,是他独无二的财富。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记名”技巧,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认识到名字的价值
如果别人喊错了你的名字,你会感觉如何呢?如果你善意地提醒了他,又跟他待了一会儿,结果他还是喊错了你的名字呢?如果有人很长时间没见你,一见面就喊出了你的名字,你又会感觉如何呢?你会不会感觉很美妙?是不是还挺感动的?当别人花心思记住你的名字时,你会特别地尊重他。
使用“说、问、看、提”四字法
我的朋友杰利·卢卡斯是大名鼎鼎的“记忆大王”。他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后,他历经数年,运用各种新奇手段帮助在校学生和成年人提高记忆力。他传授的一个记忆方法被标为“说、问、看、提”四字法,下面是八具休内容:
说——谈话中说这个人的名字三次。
问——问个有关名字的问题(如名字是怎么拼写的),或者这个人的情况。
看——观察这个人最显著的生理或个性特点。
提——结束谈时,再次提起这个人的名字。
几年前,在《今日脱口秀》节目中,查利演示了这种记名法,记住了现场每位观众的名字,可见它是多么有效。我相信,它也会帮助你记住遇到的每个人的姓名。
万一忘了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遇到想不起某人名字的情况。此时,你可以回想遇到这个人时的情形,或上次见到他(她)的时间。如果连这个都想不起来了,你就可以问他:“从上次见面至今有多久了?”这也许能帮助你激活记忆。
如果你是跟朋友或同事一起会见这个人,你们可以互相帮助。把你的朋友介绍给这个人,这时,他往往会自报家门。当然,你也可以跟朋友约好“拉彼此一把”。我跟妻子就是这么做的。当我们做介绍时,玛格丽特知道,若我不直呼其名地介绍某人,就是对这个人的姓名拿不准,她就会立刻上前做自我介绍,然后“赚”得那个人的名字。
当这些办法都不奏效时,你只要说:“真抱歉!我一直把你的名字挂在嘴边,可这会儿
竟记不起来了!”对方就会再告诉你。然后,你马上使用“四字法”把它记牢,这样你就不大会再忘记了。
即便忘了,也不必苛刻山责
只要努力,你就会把人名记得很牢。可是,万一忘了或弄错了,也别太苛刻地责备自己。我最近遇到莱克夫妇时,就做出了这样的糗事。在记人名时,我经常使用一种办法:把人名与某种心理形象联系起来。当别人向我介绍莱克夫妇时,我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他们头顶着一个湖(英文中,作为姓的“莱克”跟“湖”是一个词)的形象,同时想起童年时家乡的哈古斯湖。几天后,我见到他们时竟脱口而出:“晚上好,哈古斯先生和太太!”要知道,有时候连我们最得意的方法也会愚弄我们。
人们在成长中常犯的错误,是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弥补弱点上,而不是用来把强项最大化。与此同理,关注别人的弱点也是错误的。那些自封的“专家”们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结果自己永远也不可能与他人共赢,因而大多数人对他们都是“避之犹恐不及”。
相反,我们要致力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并把它指出来。这样做的理由有:
指出别人的优势,会彰显其独特性
多数人都拥有他人所不及的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你的工作技巧、知识、综合能力、个人性情或其他品质特征。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人人都能在某件事上办得比其他一万人要好。光想想这个,你就知道自己其实拥有整个镇或街区、所在学院或大学、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人都无法比拟的某种能力!
你发现自己的这种能力了吗?如果已经发现,你就可以更好地追寻人生的意义;如果尚未发现,你是否希望身边的某个人能说出来?假如别人告诉了你,我敢打赌,你会非常感激的。
人们在优势领城里最有干劲
一份对全美工人的调查显示:有85%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完全可以在本职工作上干得更卖力;还有一半以上的人说,只要愿意,他们能使工作效率加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现实中,没几个人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工作。如果让你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你会“感冒”吗?我敢肯定你不会。
马库斯·白金汉和唐纳德·O.克里夫顿在这一领域做过很多研究,如果你希望对此有更多的了解,我推荐你读他们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请记住:当你在优势领域里工作时,并不需要多少外部激励。那些在不擅长的领域一直无精打采地工作,后来被换到优势领域里的人,他们的干劲、激情和生产效率,就会像冲天火箭一样。
人们在优势领域里最有价值
别人常问我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告诉他们,主要有三点:第一,好的机遇;第二,身边的优秀人物;第三,对强项的专注。在我开始职业生涯5年后,我弄明白了自己的强项,从此,我所专注的范围就越来越窄。
在《打造卓越团队的17条法则》这本书里,我讲到了“微观环境法则”,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具价值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他们的“优势区”。很多事情我都干不好,可我能把领导别人、创造出新点子、与人沟通和编织人际网络这四件事做得很出色。因此,我尽可能地只做这些事。
作为领导者、雇主,我也尽力帮助其他人做到这一点。我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强项,给他们尽可能好的定位。你知道,成功人士总能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位置。可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也应该为手下人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这点上,我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我总去寻找别人最好的一面。这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弱点、错误和不足,却不容易看到他人好的一面。闯进棒球名人榜的里吉·杰克逊说,职业体协最优秀的领导者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他说:“一个杰出的队长善于让队员相信自己会超出人们的预想。他会让你知道他相信你,他让你把自己想得更好。一旦你知道自己有多棒,你就不会打得比平时差。”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抚养子女、婚姻、服务等皆是加此,不要只挑别人身上的缺点、瑕疵和毛病,而要看到他们身上最好的东西。
其次,我会大声地说出来。你可以对别人有诸多想法,可是,如果你不去告诉他们,你就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我认为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粒“成功的种子”。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因此也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潜力。当我看着别人时,常常会问自己:他们的“成功的种子”是什么呢?当我发现了它,就指给他们看:然后,我就用鼓励去培育,用机会去浇灌这粒种子。
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赢时,你就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朋友。
如果你想帮助他人赢,那就执行如下步骤吧:
相信他人
一次,我在托菜多市参加一个会议。刚一散会,一位男土就上前问了我一个尖锐的问题:“我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大大超出期望的回报?”我的答实是:“对他抱有无限的期望。”
如果你不相信一个人,你就不会尽己所能来帮助他赢。如果你不相信别人,他们通常会觉得你是虚情假意,你对他们的亲密充满伪装。可是,当他们知道你信任他们时,奇迹就出现了。作家约翰·斯波尔丁的话说得很对:“相信我们能力者不仅仅会激励我们,还会为我们营造出一种氛围——置身其中,成功会变得易如反掌。”
给他人以希望
曾经有一名记者问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艰苦的时刻,他领导英国人民勇敢抗击希特勒纳粹政权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丘吉尔想都没想,张口就说:“英国民众拥有的最大武器,永远都是一—希望!”
“希望”,是英文中最具魔力、最催人奋进的单词。它能够给予我们力量,支持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这种力量,也让我们在展望未来时充满激情和憧憬。
据说,一个人没有食物可以活40天,没有水可以活4天,没有空气可以活4分钟,没有希望,却只能活4秒钟。如果你想帮助别人成功,那就让自己变成一个希望的播种者吧!
关心赢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非常想赢,以至于竟忘了如何去赢。我们就像那个同祖父下棋的小孩儿一样,一输棋就叫:“不要!不要!爷爷,你老是赢!”
“你想让我怎么样,故意输?”老头儿说,“如果我那样做,你可是什么都学不到!”
“我什么都不要学!”男孩儿耍赖,“我只是要赢嘛!”
这就是我们经常采取的方式。可是,究竞哪种赢法更能令人满意,顺手拈来的还是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挣来的?当你帮助别人赢时,不要拱手相送,即便你有能力做到让别人赢。如果你能在赢的过程中帮助他人,就不仅给了他胜利,还给了他取得胜利的武器,这样他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赢。
当你帮别人赢时,自己也在赢
1984年,卢·惠特克率领第一支全美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经过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5名队员到达了27000英尺高的最后一个宿营地,离最高点还有2000英尺。大家挤在一个狭小的帐篷里,这时,惠特克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他知道,5名队员都想站在世界的最高点上,可必须有两个人回前一个营地取食物、水和氧气,然后回到现在的营地,完成这项供给任务后,这两名登山队员将再没有条件进行迈向顶峰的冲刺。而剩下的人当天要待在帐篷里喝水、吸氧、休息,准备次目的冲锋。
惠特克做的第一个决定是自己待在27000英尺高的宿营地,协调登山队的活动。第二个决定是派两名最强壮的登山队员下山去运载供给——这是更艰巨的任务,另外两名体弱一些的队员休息、恢复体力,然后享受到达顶峰的喜悦。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安排自己冲向顶峰时,他的答案显示出了他的无私和超强的领导力。他答道:“我的工作,是把他人送到顶上。”
惠特克明白,当他做出决定帮助团队赢时,每个人都赢了。当你帮助别人赢时,自己不可能是输了,随之也会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