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回老家打扫卫生翻出来,三十多年前就不敢翻的纸张,现在更脆弱了,那时很多线装书,这是幸存的。扫了一眼没太在意,继续看电子书时却突然感觉内容似曾相识,看到一边的古董书,都差点哇塞了。
劝学
少时不知书珍贵,
老大再翻已惘然。
束之高阁空覆尘,
淘尽沙砾始得金。
善小当为恶小止,
听得诤言趋完人。
教子莫惜严厉色,
百年树人后世荫。
看电子书还能看到这么默契,也真是缘分啊,就像当年小学时刚被窝打着手电看完高山下的花环,就看到同名电影,刚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第二天就看了同名电影,还惊叹人物怎么这么鲜活,和想象的一样一样的!读书之乐,其乐无穷!











中文名
善成堂
时代
晚清
总号
设在重庆
成就
规模较大、刻书较多的书肆之一
总号设在重庆,在成都、南昌、汉口、山东东昌、济南、北京等地设有分号。所刻书也多经史小说之类,行销南北各地,刻印有:《监本书经》、《唐诗三百首补注》、《说唐前传》、《第一才子书》、《幼学故事琼林》等。书前有封面,刊书名、字号和刻书地点等。如《净发须知》封面:京板绣像净发须知,善成堂藏板,这是北京刻本;《礼记》封面刻:渝城善成堂梓行,这是四川刻本;《五柳仙宗》封面刻:东昌善成堂书局藏板,这是山东刻本。有的书不刻刊版地名,如《聊斋志异》封面则只刻:光绪丁亥季冬善成堂镌。版心下方和卷尾刻:善成堂三字。善成堂除自己印书以外,还贩卖其他各家出版书籍。
據《中國古籍版刻辭典》記載:“奎壁齋又稱奎壁堂。明萬歷間,金陵人鄭思鸣、鄭大經書坊名,地點在狀元橋”。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完善
虞书 尧典 舜典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夏书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商书 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泰誓 牧誓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滕 大诰 微子之命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周官 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奎壁书经》一函四册全,奎壁斋是明代万历时期活动在金陵的著名书坊,“万历间蒲阳人郑思鸣、郑大经寓金陵所设的书坊名,在状元坊”,刻书精整,校释得宜,颇得晚明人宝爱,由于流传甚广,清代翻刻时往往冠以“奎壁”之名,今可见清代刻民国印的名为“奎壁”经书,如《奎壁书经》等甚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