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优秀文章

读书感悟  郑佳惠  极南之南,深寒之寒

2017-12-31  本文已影响1人  Jane_b70f

      人如何探知未知?人需要何种天资?当人们发现鲸油,可以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点亮我们的城市,这创造了全球的需求,驱使人们变本加厉地,深入蓝色的未知世界,我们不知道它的深度,或者那里有何种生物,或怪物。它们是真的吗?还是这些故事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敬畏海洋的秘密?

      写有关于海洋类的征文,我不由得想重新阐述一下海洋的定义: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

      《海洋深处》这部电影简单来说就是以海洋为背景一群人捕鲸的故事。大概是发生在200多年前,人们为了鲸油前往太平洋与大自然搏斗。或许真的是人性的贪婪,再没有什么比金钱更具有凝聚力了。捕鲸船在狂风巨浪中飘摇,摇摇欲坠,桅杆被大力折断,帆布被无情撕碎,即使是再恶劣的条件,似乎都阻挡不了众人前往鲸鱼聚集海域的决心。但是当人类真的身处汪洋大海的时候,脚下的甲板成为他们最大的软肋。

      贪心不足蛇吞象,在岸上的时候,人类幻想只要团结起来就可以制服这深海猛兽。出海航行,已是把半条命赌在船上,赌在海上。今日临行别妻友,明年是否是归人,谁都不得而知。捕鲸船在海上航行了一年多,只捕到一头鲸鱼。又一次捕猎中,一头疤痕累累的反常的巨大白鲸,凭借自然的力量想要击毁捕鲸船。鲸一路尾随,人们苟延残喘。鲸那么庞大,人这么渺小。一船人弃船逃走,仅靠着三条船,在广阔的南大西洋飘荡漂流了90天,苟全求生。

      海上最宝贵的就是淡水和食物,然而小船上几乎没有干粮。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也一点点流逝。人性的弱点再次暴露,慢慢的有人体力不支,精神崩溃而死。剩余的人为了生存不能得以将尸体作为食物以自保。等再过了一段时间,人在减少,“食物”也在减少,他们只能选择抽签,抽到谁就吃谁。最后只剩下零星的幸存者回到岸上,可是等待他们的依旧是商人的利益选择。

      这让我想起李安的《少年派》,真实的少年派,就是这么的残酷。其实当大家弃船而逃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封闭的场所,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弱肉强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择手段的活下去。在这个时候,人类文明全部丧失,饿急逼急的人都已经不再是人,全都是野兽。我曾记得马克吐温写过一部小说,一列火车故障停在了冰原里,时间久了,大家开始讨论到底吃谁,人人勾心斗角,互相算计。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也许觉得这样很不可思议,但是这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是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饥荒来袭,“易子而食”频频发生,自己的儿子不忍心入口,就和别人交换而食;五代十国的时候,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大将军,打仗时没有干粮,掳了老百姓,拿个大碾盘碾碎了撒上盐当干粮吃。永远不要试着去探测人性的底线——深不见底,犹如黑洞。大海之上,封闭场所和监狱没什么区别,极端情况下失去了理智,大脑里唯一的概念就是不择手段活下去,人类说到底也是动物。

      我对这部影片持有着很高的想法,这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冒险史诗,维持了朗霍华德电影一贯的优点,紧凑、厚重,并且具有古典气息,不仅有着《完美风暴》中人与自然的抗争,同时也有着《少年派》中海上漂流的煎熬与对于生命的极致体验。

      未知,使我的想象力渴望探索,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人如何探知未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