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学习感悟】神奇的逻辑层次模型
曾经不止一次听人这样调侃过:“屁股决定脑袋。” 我听了,常常暗笑人们的尖刻。
和乔教练经历了六次线上沟通后,她居然满脸笑意地告诉我:“张老师,其实在逻辑层次模型中,你一直是下三层的思维。”
“啊,是吗?”我对此是一脸无辜的,“聊几次天,居然判断我是下三层思维?”其实,我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个问题一直让我耿耿于怀,今天我不得不打开百度来搜索并自我对照。
什么是逻辑层次模型?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理解层次是一套模式(Pattern),因为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很多事情。理解层次在辅导工作中让我们明白受导者的困扰所在,因而更容易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实用的一套概念。而NLP中也有一套技巧被称为"理解层次贯通法",帮助用者明白从困惑中突破的关系,并且与自己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使得人生策划方面更有效果,所以也是技巧。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分为六个层次,按照从高往低的层次来看,分别是:
1.精神。我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人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及它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到"精神"的层次了。
2.身份。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给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信念、价值。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地已经有了一个不自觉的身份,亦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常会有意识地涌现。(一般来说只有在反省整个人生或者学习NLP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想到身份和信念/价值的问题)在每天的生活里持着一套信念和价值去处理每一件事。多数出现的信念、价值层次问题是:
-为什么做(或不做)有些什么(重要)意义?应该是怎样的?对我有什么好处?
4.能力。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选择,或者是"我必须这样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我们一般说的能力,表面上指的是技能:懂英文、会用电脑、用某种技巧做某事。但是细心想想,它们其实也都是更多的选择。情绪代表能力,也列入这个层次。
5.行为。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
6.环境。"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即外界的条件,世界上的种种人、事、物、时、地、金钱和设备等都属"环境"。
有人用简单的词来解释这6个层次:精神:Who else? (还有谁?)身份:Who am I? (我是谁?)信念、价值:Why? (为什么?)能力:How? (怎样做?)行为:What? (做什么)环境:Where and When?(何时、何地?)
由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我们每天都有意识地接触到 ,所以是由意识所主导的,由信念、价值到精神的高三层,我们日常很少刻意地去思想,所以往往忽略了,其实,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这三层所主宰。它们由潜意识所控制着,往往不容易说得明白,却是人生成败苦乐之决定因素。可以说,环境至能力的低层,只不过是高三层的放映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显示而已。
个人的最高(或者最深的)境界是身份,所以,一般情况下往往只用到理解层次中较低的5层。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是环境及行为层次的问题,当问题是在信念或身份的层次时,解决便较为困难了。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的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何题,用一个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法,难以有效果。
一个人做任何事,如果能将6个层次都一致连贯,他便会身心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做,既开心,又有效果。反之,事情不成功,有压力或情绪,定是6层之中有不协调的情况出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56122/2e1a2cd99b3d19b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