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迈出第一步 全面推广还远吗 2018博鳌健康界峰

2018-03-30  本文已影响11人  健康界传媒

日前,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其中面向人的整体照护需求,提供“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全责”式服务,探索建立“全人全责”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办法》指出,自4月1日起,在原来的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岛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青岛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6万,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约30万人。青岛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之一,2012年至今,全市已有5万多名失能失智人员受惠,护理保险资金累计支出14亿元。

青岛的模式,为长期护理险的推广提供了模板。

何为护理保险?

护理险最早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为一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保险。随后,德国、英国、南非等国家也相继推出护理保险。在亚洲,日本更是将护理保险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引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要求40岁以上的人都要参加。

以日本护理保险为例,由中央政府制定规范护理服务等级、费用结构、服务机构标准等各项政策机制。都道府县对地方政府提供指导性建议及相关计划安排等;其下属职能部门设立“财政稳定基金”,用于支付各地方政府的护理保险费用缺口;还设立了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申请人是否达到护理服务的资格以及应该接受的护理等级。日本40岁以上的人全部加入护理保险,定期缴纳保险费,在需要护理服务时,通过申请和认定,即可享受护理服务。费用主要由护理保险支付,个人只承担其中一部分。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上也推出了部分护理保险产品,其中大多是仅针对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设立的险种,并且作为其他人身险的附加险出现,其运作方式与养老类保险大同小异,和真正意义上的护理保险还有较大的差距。

热议 长期护理险如何在中国“落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这一群体的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多,加之由于疾病、意外带来的护理需求日益扩大。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应将医养结合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广护理保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建议,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对现有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的有益补充。长期护理保险的设计应重视服务品质和资金安全,鼓励实行居家及社区护理模式,可在现有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

养老需要的资金主要是老年护理和老年康复的资金,不能“医”大于“养”。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指出,医养结合并非将医保的资金用于养老,医保是用于治病的资金,只有尽快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才能真正解决养老护理的资金瓶颈问题。

就像养老保障体系一样,我国基本护理保险制度也应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建议,借助商业保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灵活的筹资方式。他认为,可通过出台商业护理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调动更多市场资源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设中来。

“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体系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表示,当下,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难以保障护理需求,她建议,应构建长期护理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护理补贴与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共同作用机制,积极发展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老年人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等,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疗保险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试点 迈出第一步

事实上,早在2016年6月,人社部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试点一年多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就参保筹资、待遇保障、管理服务等开展积极探索。

青岛市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特色十分鲜明,其分为专护、院护、家护、巡护四类。

“专护”主要针对重症失能老人,“院护”主要针对终末期及临终关怀老人。通过开展临终关怀服务,青岛让1.2万多名老人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他们平均享受护理保险待遇时间长达310天。“家护”与“巡护”两种长期护理方式则是由护理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上海试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则以需求而非收入为前提,提供养老服务。

以参保人的身体条件为门槛,对于符合条件的参保者,根据需求而不是收入来评估,决定能否获得养老服务、获得多少服务。上海还对已有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将护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最终整合到同一个调度和结算的系统中。

试点城市护理保险制度缓解了部分老人长期照护的压力,但由于受到筹资困难、护理人员短缺、费用高等因素制约,使得试点成效与预期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长期保障体系,保证其可持续性,这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整理自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经济时报、金融时报、中国网、红网、浙江日报、百度百科等。

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

参会咨询:

何   倩153-4014-9844

��f�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