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糖的孩子,才会懂得把糖攥在手心里
过去的一周,主题词是别离。
先是年仅五十的李咏离世!本来李咏离我们很远,而哈文的一句“永失我爱”,闻者无不动容。
接下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金庸大侠离我们而去,94岁高龄的他的离开,按说也是喜丧,而一则“金庸最后两个月全身插满管子,想留下遗言无人能懂”的报道,让人心头一紧。
无论是李咏的英年早逝还是查大侠的寿终正寝,离别总是让人神伤。
用我最爱的浪子柳永的半阙词来祭奠这份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虽此景不同,而此情却是同样千回百转。
伤离别,本是生活的常态。
从呱呱坠地便是在与母亲别离,长大了要与原生家庭别离,待有了子女也要接受子女成长——与自己的分离,最后更是要接受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分离。
这一生,要经受多少次“为了更好相见”的分离!
我还记得初一那年离开父母住校之初,每天凌晨因为想家,会从被窝里爬出来在紧闭的校门前徘徊。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感受都会笑话自己的幼稚,可当时那感受或许用刚上幼儿园的孩童撕心裂肺的哭喊才能贴切的表达,但那时只有默默地泪水,也从不曾讲给他人听!或许这就是相对幼稚园时期的成长!
人生长大的过程不正是接受分离的过程?
长大的我们逐渐接受了过去的伤,自我疗愈,而生活总会有新的伤痛在前面等候,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与他人共情,看到他人的伤痛会感同身受,其实也是在舔自己的伤!
多少次的伤痛,才能让人学会坚强,一个不经意,难免又会“多情”!
佛说,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最深的痛苦莫过于害怕失去,而不是失去。
吃过糖的孩子才会把糖攥在手心里,爱过的人更懂得珍惜,越珍惜越有更深的恐惧,害怕失去。
哈文的一句“永失我爱”才能让如此多人共情与动容!只要还有机会,懂的人,不会轻言放弃。
亲情,友情,爱情,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深情,也更多眷念,更害怕失去。
从小急着从父母的羽翼之下飞出去,长大了才慌慌张张唱着“时间都去哪了”哀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心想着交五湖四海之兄弟,回头发现只有与发小拉拉呱才“真是味儿”,却总也回不去从前的日子。
原本以为赢得天下才是生活的王者,爬到半山腰才发现,自己的梯子搭错了城头,原来自己要的是一个“再忙也要一起吃早餐”的人和能安放自己矫情的家。
谁不是刀劈斧琢才把从这个世界把自己分离出来,谁又真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谁,谁又真的遵循过“上师”的指引,伤别离,本是生活的常态!
伤离别,谁又不是一边失去,一边疗伤!
伤离别,谁又不是一边疗愈,一边害怕失去!
伤离别,谁不是一边害怕失去,一边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