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物品|麻将
麻将是中国的国粹,在网上查了一下,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但是不管哪种说法,麻将源于中国古代倒是都一致认同的。麻将牌筒条万、东西南北、中发白,有的地方还有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的花牌。筒条万合计108张,风牌16张,箭牌12张,花牌8张。
各地有不同的玩法,有的全部牌都要合计144张,有的不要花牌合计136张,有的只要筒条万合计108张。胡牌几番也有很多种计算方法,基本都是从通用的计算方法中选择一部分出来,比如缺门、单吊、一条龙、清一色、明暗杠、断幺、大三元、十三幺,好多种。
于我,知道麻将挺早的,但是开始玩是在高中时期了,更小的时候,麻将往往和赌博连在一起,似乎是不好的玩具,家里也不让玩不让学。高中在县城读书,天高皇帝远,偶尔放假的时候可以玩两下,但是那个时候是初学,对于各种计法都不清楚,纯粹属于胡乱玩,跟同伴们比起来就差的很远了。他们基本可以通过别人打的牌大致估算出来对方想要的牌,这个本领我至今没有,看来错过了麻将技能开窍的年龄,再想提升就难上加难了。
小时候,家里爷爷经常玩,那个时候农村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今天农村似乎也没啥娱乐设施),一张小方桌,一副麻将牌,四个人打,几个人看,一下子感觉可以很快过一天。记得有段时间,爷爷要么在我们自己家,要么出去村里其他人家,农闲的时候,经常打麻将,会有点输赢,但是也就是几块钱的那种,纯属于娱乐。
在我家撑摊的时候,我会站在他们旁边一看就看好久。也许这就是,家里不让玩,反而激起了我想玩想学的欲望吧。
到上了大学,有一年我弟弟从大学回来带了一副麻将,爷爷就可以经常在我们自己家玩了。应该说真正的麻将实战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应该说从麻将赛道来说,我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毕竟那时候已经快大学毕业了。
工作之后,刚开始是在老家所属的地级市里,单位同事之间也玩,但是是另一种玩法,能碰不能吃,有嘴才能胡,只能自摸胡,最越多番越大等等。麻将基础还不扎实的我,就开始要适应一种新的规则,很是无奈,但更无奈的是自己喜欢玩,还经常组织去谁家玩。
工作后的第一年,我给姥姥买了一副麻将,算是我挣钱后给她的第一份礼物。姥姥很是喜欢,那副麻将一直陪伴她的余生,把麻将照顾的很好,干干净净,完完整整,油光发亮。
如今爷爷和姥姥都已经远去了,但是跟他们打麻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离开老家后,后来也经常回去,每次回去都会跟朋友们聚一下,打打麻将。往往都是抽着烟、灌着茶、侃着段子、唠着家常、吼着嗓子、摸着麻将牌,把某个人的家里搞得乌烟瘴气,烟雾缭绕,一打就是一个通宵。
前两年去了湖南出差,住宿舍,跟同事们弄一副自动麻将桌,研究川麻得血战到底,同事还专门电话请假川籍的朋友,了解玩法,又上网查,搜集各种规则,最后建一个微信群,把规则发给个人学习牢记后,开始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会抓到最后一张牌,最后时候如果有人没有听牌,而其他人听牌了,但是没有胡,那么没有听牌的要按照听牌人听的大小给对方付账,这个规则,很是坑爹,那个时候,我不熟悉玩法,有时候杠了忘了补牌,就会变相公,这个时候,其他人就开始攒大的,只要能听牌就行,我跟着这个吃了几次苍蝇。
后来同事们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地方,为了简化玩法,就采用湖南玩法中最简单的抓鸟,打搬到胡,能碰不能吃,搬到就能胡,自摸三家,放枪一家,胡了后抓鸟,一般抓四个鸟。没把很快,有时还没凑上搭子,别人已经自摸了。
现在娱乐手段很多了,家里跟父母他们一起的时候,看的节目,玩的手机应用也都不同,就只有麻将能让全家人凑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有共同游戏语言的娱乐一下了。去年春节,爸妈在我家过的年,买了一副麻将,每天吃完饭,稍微歇会,就开始,天天玩到晚上十点半十一点。
麻将是祖先智慧创造出来的,如今可以说全球推广,广受欢迎。有人说打麻将不好,似乎打麻将就是赌博,这个论断有点太过片面。麻将是国粹,创造沟通的方式,构起轻松娱乐的氛围,据说上了年纪的人经常玩麻将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总之,我喜欢玩麻将。不仅打的时候带来的愉悦,更多还有过往打麻将的种种往事,以及那些往事中带给我的亲情和友情。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