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为人生最后的赢家》自序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11人  家庭教育CEO

一  写本书的初衷

早在我还没有结婚的时候,我就有写书的想法。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出于世俗的功利思想,我想通过写书,让自己扬名立万,名垂青史。对于一个热血青年,有这样世俗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我想也不算过分吧!?就算最终的结局自己依然还是无名小卒一个,但那又能怎样呢?总比待着什么不干要强的多吧?那时候我27岁。但是,将近六年过去了,由于拖延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写书的锲机,更没有想好写什么。直到前一段时读了民国大师王云五和当代著名评论家李敖的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后,我才终于明白——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为了写作而读书;做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本书。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在他的书中也提到“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一切不以写作为目的的读书都是扯淡”。世界知名的英国宇宙科学家霍金 (Stephen Hawking )——对,就是那个身体残疾,仅次于爱因斯坦的当代伟大科学家,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就是自己写一本书。”这些观点我深表认同,于是,想写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刚好,现在自己也面临着要如何培养好自己孩子的问题,于是,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写一本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一来可以让自己读书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二来,也可以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三来,可以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四来,说不定对其他的父母也有所帮助和启发。如此看来,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因为写的内容,是要拿在自己孩子身上使用的,所以,我不敢随随便便应付了事——要么是之前,那些伟大的父母们,比如老卡尔威特、斯特拉夫人、周弘、蔡笑晚等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教子成才的父母们所使用过,并且其他的父母,按照他们的方法也同样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也就是说,我所写的内容都是别人反反复复经过实践检验过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使用以后,切实有效的方法。我想,如果我所写的内容,自己都不相信,不敢拿来用,说明它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及可操作性,是值得怀疑的,根本就没有写的价值和意义了。我始终固执的认为:任何实用性的书,所教的方法必须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父亲,是一个教育实践者,而不是一个教育理论家,我所写的必须是有用的,而不是听起来有道理。截止到今年,我已经33岁了,但依然没有过好前半生,原因就是以前学了太多有道理,但是没有用的知识(绝大多数混得不咋样的人,大致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不想再写一些,有道理,但是没有用的东西来自欺,然后欺人。

以上就是我写本书时,最真实的想法。

二 本书的结构

我在大量阅读家庭教育书籍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虽然许多家教方面的书籍,详细记载了那些伟大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具体细节,并且所记载的方法也非常有效,但是绝大部分书籍结构混乱,条理性不强,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和结构,在实际运用和操作的过程当中非常不方便。这些家庭教育的早期实践者,为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资料和经验绝对是值得借鉴的,绝对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但是,这些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就像一颗颗散落在矿石中的钻石,无法真正有效的体现出它巨大的价值。只有把它发掘出来,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的排列起来,甚至做成一件件光彩夺目的工艺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钻石的价值。这也好比一辆超级轿车,我们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它的发动机、车轮、方向盘……有序的排列起来,才可以使用,否则,哪怕发动机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发动机,也是没法开动他的,和一堆废铁没什么两样。

书亦如此。我认为,任何一本实用性的书,都有责任和义务告诉读者,书的结构以及如何使用本书,以方便读者阅读以及在实践中使用。除非作者根本不打算让别人读懂他的书,或者他压根对自己所写的内容并不清楚,作者的思路本身是混乱的。而,一本结构混乱的书,他的可信性本身就值得怀疑。

就像我们做许多事情,要尽量搞清楚三个问题: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怎么办(how)一样,本书的结构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做一件重大的事情的时候,你只有先搞清楚到底为什么去做它,做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了价值和意义,你才会有足够的动机和欲望持续的去完成它。否则,你很有可能会思想动摇,最终半途而废。所以,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解决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孩子的问题——培养孩子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通过这一步,肃清你大脑里边的一些错误观念和思想,“拆掉思维里的墙”,从而尽可能减少你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一些思想障碍。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清除了思想上的障碍以后,就要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但是却连要培养什么都不知道的话,这和蒙着眼睛射箭有什么差别呢?即便是侥幸能够将孩子培养成才,那也只能算是运气好。但是这样的概率是极低的。所以本书的第二部分就着重来解决,培养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

搞清楚了,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就进入到实际的操作层面,也就是方法论的问题。这一部分当中,我会重点谈到如何利用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来培养孩子。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抓住根本,才能更高效、更有效地去完成任务,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有个成语叫”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根本的意思。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详细的谈到,培养孩子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只有抓住最根本的方法,具体的过程和形式都是可以变通的。

另外,我想告诉各位读者,这绝不是用剪刀和浆糊写出来的书——市面上许多书,拼凑的痕迹太明显了,这样的书连随便翻翻的价值都没有,因为即便是随便翻翻,也是在浪费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本书绝不是随便翻翻了事的那一类书。如果你只是抱着想随便翻一翻的态度来看本书,那我建议你就直接不要再读了,因为那完全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只要你用心的读完本书,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对于这一点,我始终是坚信不移的!我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认同我的观点。我始终固执的认为,对读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当中,书名也几易其稿。最初,我将书名定为《天才是如何培养的》,但后来一想,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只要培养方法得当,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孩子,于是又更名为《优秀孩子是如何培养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又慢慢意识到,其实真正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于是,又先后将书名更名为《成为合格的父母》、《如何成为天才的父母》,但都觉得不是特别满意,后来在写作过程中,很偶然的一次灵光一现,突然想到了《如何成为人生最后的赢家》这一标题,至于为什么用这一标题,在正文当中我会解释一下。

最后衷心的祝愿天下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都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成为自己人生最后的赢家!(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