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迎新队员作品专题作业本送赞活动助力每一个梦想

爱生活,而非生活的意义

2022-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舒同学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沉默无言是我的常态。正因为不善言辞,我的话语权渐渐被家人,周边人取代,尝试过去改变,可结果依旧不甚理想,在反复的拉锯战中,成效甚微。

即便如此,我还是在寻求突破中苦苦挣扎。从初中开始,我就习惯性的参与班级竞选,高中,大学依旧,尽量不放过每一次上台锻炼自己的机会,最终的锻炼效果大都不太尽如人意。似乎自己一直在寻求一个外在的认同,而非主动求变。

在公众面前能够大方的展露自己,确实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生存能力。这项能力于我而言,不太容易。内心不认同自己这样的“不合群”,外在太急于改变,渴望一步登天,那不就是痴人说梦吗?

正因为外在表达不畅快,反倒丰富了思绪,年少老成可能是一方面体现,其实我也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地步,不过总感觉自己带有一股子忧虑,不能畅快的做一些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正因如此,从小就非常佩服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啥事都能侃几句。可慢慢发现好些人只会说大话、空话、胡话,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拿不出什么行动。相较于此,我更愿意采取行动,少些空头支票。

高中那会儿,接触到的同学不再局限于我们那个小镇,更加的宽泛。经过初中三年的积累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好些人能够表达自己的些许看法,有主见,他们也就成为了现阶段自己学习和敬佩的对象。

那时的自己,既不能在公众场合畅快的表达,更难说对好些事情能够有见解。反倒是高中四年,让自己对于某种观念更加偏执了,内在愈加的封闭自己,常常思绪万千,可一到口头上,不知从何谈起。

是的,我急切的想要表达自己,这种表达不是简单的陈述,更应该是带有某种观点的输出,有自己的态度,而读书也就成为了最简单,也是自己能够触碰到的提升思辨精神的方式。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密集性的读书,听访谈、听演讲…不懂不要紧,至少得让自己处在那个环境中,接受熏陶。总喜欢接触一些很空泛的东西,对存在主义的四个核心命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会如此的迷恋。

总想着通过哪些虚空的东西来拔高自己的思想深度,佯装深沉,这又会滑向另外一个极端。少了相应的经历和感悟,这些东西总不是自己的,很难与自己发生真切的连接。放大来看,确实也不适合一个生命体的综合成长。

这个过程中,确实会担心自己陷入虚无之中,太过理想主义总还是会遭受现实的毒打,好在身边的人总能够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当头一棒,慢慢的,又重回现实之中。

简书作为思绪倾吐的平台,自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将自己的思绪展露出来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这里要感谢每一个给我警醒的人,尤其要感谢番茄姐

还记得在写这篇文章厉害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洽的吗?时,对于素材来源️中的“过度自我”、“做自己”、“表达自己”…这些词过度痴迷,一度陷于其间,难以自拔,反倒是番茄姐一语中的,让我重回清晰,是该注意了。

正如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提到:我们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多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些落脚点,可以依托的实物,而非悬于半空,自我催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