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反思,你可能会掉进同一个坑
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
但现实中,很多人经常掉进同一个坑,难以脱身。
学生时代,老师会让我们准备“错题集”,将做错的题目抄写重做。但是,真正利用好“错题集”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将其当做负担,并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这道题我会做错,我当时是怎么想的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还会做错,还抱怨这道题目太难了,老师没有讲过。
工作了,我们还是会像学生时代那样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这时候却没有人像老师一样督促我们写“错题集”,我们也很少主动地去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了。
成甲老师说:“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
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素材合理利用,那么哪怕我们有弱点,也不会重复犯错。而是在错误和失败中找到解决的方案,争取下次遇到相同和类似的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
其实,掉入坑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掉入坑中尚不自知,还埋怨别人为什么把坑挖在这里。
那么,怎样才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呢?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反思。
1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简单,每天经历的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小事有什么可反思的,即使反思也只是几分钟就搞定了。
但是,成甲老师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从小事开始反思,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有更好地表现。并且,他每天花在反思上的时间是一到两个小时,这让我特别惊讶。但是,仔细读了书中的内容,才明白我以前所谓的反思只能算是流水账,并不能称为反思。
在具体说成甲老师是如何反思之前,需要弄清楚总结和反思的区别,成甲老师认为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也就是说,总结是就结果谈结果,而反思则是从源头上分析这件事情产生的原因。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反思只是总结,就好比我们做错了一道题,然后看到答案来说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并且,在成甲老师看来产生结果的原因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假设,并不是事实。
“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和事实相符的程度。”
这段有点难理解。举个例子,一对兄弟看到天上有一排大雁飞过,他们两个人为大雁是清蒸还是红烧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一个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建议,将大雁分半,一半清蒸,一半红烧。两兄弟很满意,但是这时大雁早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从这个例子看,这里的两兄弟就是将假设当做了事实,而假设和事实相距甚远,所以才会做出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理解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2
我们做事情的顺序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但是反思的结果是: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举个例子,过去我认为我经常三分钟热度是因为我不能够坚持,不能够吃苦。但是,在看了李笑来老师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的文章,我了解到在李笑来老师的操作系统中根本没有“坚持”、“努力”这样的词。
也就是说,同样做一件事我会想哪怕过程再痛苦,我也要坚持下去。这样,我下意识地觉得坚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内心深处对做这件事有排斥感。这也就导致只要一遇到什么困难,我就会很容易放弃了。
但是,李笑来老师不同,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想尽一切方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意义。这样,对他来说只要找到了多重重大意义,就能找到做这件事的驱动力,而不会轻易地被困难所难倒,反而战胜困难是一件停不下来的事情。
于是,我在做某些事情之前考虑的就不是我怎样坚持下去,而是做这一件事情有什么意义。这样,我也就不会说在意我到底坚持了多少天,是21天还是100天。
通过上面的例子,就能看出来我们反思的过程就是找到做这件事的原因,也就是假设。我们需要通过思考来校正我们的假设。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到他人做事的假设,来优化自己的假设,使之更符合现实。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省即上文所说的反思、反省。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曾子并不是胡乱反思,他是有一定的标准,即替别人做事要尽心竭力(忠)、和朋友交往要诚信(信)、按时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
而成甲老师在反思中也设定了标准,他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为自己每日反思的目标。很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但是能够真正执行地却很少,而成甲老师每天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反思,就能不断地提升自我。
有了一定的标准,再去思考我们这一天做的事情,就明白我们与自己希望的样子差距有多少,也就能思考我们该怎样才能符合自己的期待。
4
以前也不是没有写过反思日记,但是效果都不佳,曾一度觉得这根本没什么用,但是看到成甲老师书中关于反思的内容才明白:不是反思这一种方法不管用,而是我们真正地学会反思,或者说我的反思更多地是浮于表面。
我们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结果现象,而是应该从事情的表面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探究这个过程中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如何表现的,自己的假设是什么,可以如何调整校正等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事件中发现他的假设,并优化我们的假设,这样我们才能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