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来更美好的自己原创精选

活得太着急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

2017-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颖子视界
《影子系列之匆匆》

常 颖 / 文    常 颖 / 图

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下楼转角的瞬间,伴随着男孩的哭声,我看到了让人心塞的一幕,只见一位年轻的母亲一脸愁容,连打带骂孩子,不时怒不可揭地喊道,“你害我都迟到了!”被母亲怒吼的男孩上了几步台阶,站在那里哭得很伤心,俯视望着母亲却不愿再上楼,我与男孩擦肩而过,看着很是心疼。

活得着急的母亲,让人心疼的孩子。

因为上班赶时间,因为怕自己迟到,送孩子上学的母亲将怒火转嫁给了孩子,却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赶、急,是她赶时间上班的借口,但并不是她打骂孩子的理由。不敢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倘若这样的情景反过来,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那一刹那,我忽然想到了那个《轮回》的故事。

多年前,每天早晨,她送他去幼儿园,他总是哭着对她恳求:“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因为着急要上班,她跟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会他。

每天他噘着嘴一边哭喊“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一边无奈地被拽着去学校。

多年后,他长大成人;而她,渐入暮年并患上老年痴呆症。他为生计打拼,不能照顾她,也不放心留她一人在家。思考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养老院。

“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越来越弱,最后便成了哽咽。

在办完手续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嗫嚅着:“儿啊,记住早点来接我啊……”那一霎,他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不会有所触动?

或许,现在的你如何对孩子,未来的你,也将被孩子如此对待。

三四岁的孩子,因为没有健全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自己,这个时候,也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时候,然而,父母的暖心陪伴与悉心安慰,便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润滑剂。

一个性格开朗,自信乐观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爱他、关心他、理解他并尊重他的父母。然而,反之,那些自卑胆小、性格孤僻的孩子,想来也是常年成长在打骂的环境中,或是不被理解的家庭中。

或许你会说,每个人爱孩子的方式不同,这句话毋庸置疑。但是,不同的方式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方式会让孩子获得不一样的童年;不同的方式会让孩子少流一些眼泪。

为什么我们自己活得那么着急,还要将着急转嫁给无辜的孩子?

为什么不能给他多一些的耐心,陪他慢慢成长、看他享受童年?

为什么不能给他多一些的尊重,蹲下身来倾听他不情愿的心声?

为什么不能给他多一些的安慰,不至于让他哭得撕心裂肺?

……

或因生活的匆忙,我们会错失掉孩子美好的童年。

《影子系列之等等时间》

曾经,我也因为心情的烦躁,将怒火转嫁过孩子。一年前,独自接管孩子,学着去当一个妈妈,有初为人母的喜悦,也有不知所措的无奈,更有面对叛逆期孩子的焦躁,一步步的尝试,一步步的探索,一次次的学习,而后才努力成长为一个称职的妈妈,直到如今,我也在学习成为一个好妈妈。

想想曾经的那两年,从怀孕到孩子两岁,我一直没有丢下工作,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职场,一刻未停,直到去年,我深深意识到,因为我的忙碌,因为活得太着急了,急得没有休息,急得顾不上孩子,我差点错失了孩子最重要的童年。

我用了近一年时间,去弥补,所幸,命运没有亏待我。在与孩子磨合中,我们一起获得了成长。

一年时间,孩子从无法管教到贴心懂事,我也变得不急不躁,变得耐心有加。

我渐渐发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解决方式,效果截然不同。

当孩子哭闹时,曾经我的怒吼没有换来他的消停,而起到了反作用;后来,当我尝试着换了一种友好的方式,去倾听他的难过或者需求,用温柔的言语去说服他,他的接受能力让我惊讶。

有时候因为我们不理解孩子,多以一个大孩子的标准去要求幼小的孩子,夺取他们哭的权利及撒娇的的本能,在面对他们哭闹,急躁地对他们发脾气,其实内心里是怕孩子吵到了自己,怕孩子影响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我们又是否去尊重孩子,俯下身耐心询问孩子哭的原因?

美好的童年,需要慢慢地走,被我们的快节奏牵制下孩子会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看似幸福着,却又被苦逼着。快节奏的生活压制了他们较多的自由,夺取了他们更多玩耍的自由,甚至童年的乐趣。

《影子系列之赶时间》

白岩松曾在书中写道:我们行走得太快了,以致把灵魂都丢在了后面。不夸张地说,快生活甚至让现代人丢掉了亲情和友情。

好怀念曾经的慢节奏生活。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而今,“快”字成了生活重心,我们行色匆匆,说话风风火火,吃饭风卷残云。

生病时,因为着急,选择见效快的输液打针;

上班时,因为着急,忙得早饭都吃在了路上;

吃饭时,因为着急,难得的饭点将就着快餐;

过马路,因为着急,无视红灯似的横冲直撞;

打车时,因为着急,对司机连环催要快一点;

相亲时,因为着急,初次见面便谈结婚生子;

养孩子,因为着急,恨不得看着他瞬间长大;

……

我们终日忙忙碌碌,用尽自以为最大的努力,却换来父母的衰老,年华的老去,健康的不再,情感的缺失。城市太大,却难寻静谧之处;工作顺利,却无半点闲暇;朋友很多,却无人与你促膝谈心。生活,我们为“生”走得太快,却把“活”的意义丢在了身后。

以前,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非实用的,文学、艺术、爱情,皆如此,指向的心灵精神的共鸣,而非现实的功用。人的心灵都渴望美,爱,自由,这些非实用非物质的东西。

而今,快节奏的生活,令整个世界都急功近利起来,讲求实用追求快速,无非是因为人心被泛滥的物欲占据了,所以,对美麻木,对诗无感。

忙,快,赶,累,烦,成为当下快节奏生活的我们身上的代名词。我们活得很着急,心越来越累,疲惫越来越近,幸福越来越远。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丢掉了灵魂。

何不慢下来,找回路上的风景?

《影子系列之慢生活》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慢生活”不等于消极生活。

调查显示,90%的中国大城市白领因忙碌而处于亚健康状态。慢下来,生活才会更健康,也更有意义。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么个理儿,很多事儿都像是京城高峰期的二环路,你急也是堵,不急也是堵。

何不慢下来,享受都市生活中难得的闲暇?

何不慢下来,捡起生活本该有的人情味?

何不慢下来,找回生命本身的意义?

——End——

****

要么不更,更必原创。

下班后晚上 ,不见不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