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寄相思
文|铁扇公主 图|网络
中午下班出门,天空开始飘雪。不由得让我想到17年前的今天,漫天大雪,我的奶奶离我们而去。奶奶走之前,爸爸和妈妈还是不放心,便抬着奶奶去市医院做了个全面的身体检查。连医生都惊叹,老人家全身没毛病,就是左小脑有些萎缩了。2001年那个飘雪的隆冬,奶奶安详地走了。
奶奶生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7月初9,家中有一姐三妹一弟。奶奶从小就性情温和,通情达理。小时家里曾请家庭教师教他们学习。但后来其母久病,姐已出嫁,妹弟尚小,不再念书,承担起侍奉父母,照料妹弟日常家务。从小养成勤劳简朴之风,针线、纺织、大裁小剪、料理家务样样都行。
据爷爷说,1931年奶奶和爷爷成婚。奶奶嫁过来后,率先孝敬公婆,团结妯娌和侄媳,家庭逐渐团结和睦。
当初,奶奶是不愿意出来的,她认为丈夫在外工作,她理应在家孝敬公婆,且妻随夫在外,家中无先例。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严重的饥饿和疾病,奶奶的两个孩子在老家已经夭折,当时只剩大伯一人了。奶奶只好带着大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12月从中原老家来到三秦大地耀县。从此,全家人团聚在一起。
之后,奶奶又随爷爷奔波东西,先后在陕、晋、京、等地生活过。1960年奶奶又随爷爷工作调动来到山区陕南,此时,他们膝下已经有5个儿子,且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奶奶虽无文化,没有参加过社会工作,但经历了旧社会的世事战乱,及前几十年的政治运动,铸就了她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顽强的品质。
奶奶不仅抚养5个孩子成人,还照看了我们这辈的大姐、还有两个哥哥。而我对奶奶的印象是我上初中以后,那会奶奶爷爷年岁大了,我父亲便主动承担了照顾爷爷奶奶的使命。
奶奶生活上相当节俭,这也是上一辈的光荣传统吧。伯伯们给奶奶买的衣服,她舍不得穿,压箱底。鸡蛋也总是和爷爷分着吃一个。如果不是爷爷看书的话,家里的灯几乎也不开,就摸黑坐在房间里。为了这些事情,爸爸不知跟奶奶说了多少回,可一辈子的习惯怎能说改就改呢。
奶奶的几个儿子也继承了节俭之风,但是我觉得有点过了。我爸就属于唯一的例外,在买东西上或是生活上,都要比几个伯伯和叔叔好很多。奶奶总是说我爸没有他们会过,这就是老一辈人的思想吧。
到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我爸,我又觉得我爸太节约了。原来是时代不一样了,看的角度有些变化了,但他们的老传统是根植于心的。
还记得我小学时候写的一篇作文,90年代的时候奶奶拿出来一双袜子给爷爷穿,我好奇袜子怎么那么沉,原来是一双长满补丁的袜子。再回忆起那个画面,仿佛昨天,原来有的事情是刻骨铭心的。
当时奶奶就跟我说那双袜子陪爷爷走过了许多地方,磨烂了,她就给缝补;接着穿,烂了,再补,再穿。还讲到那句家喻户晓的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最后将将就就又一年。共十年啊,可是当时那双袜子已经陪爷爷走过了58个年头了。
现在这双袜子都就像古董一样还在柜子的角落里,一直没有扔掉是因为爷爷对往事的回忆还在,对奶奶的深情还在。我们小一辈每每看到这双袜子时,感慨爷爷奶奶当年生活之不易,现在花钱也不能太大手大脚。
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啥事都不要怕,只要人平安健康就好。
在这个寒冬,我也多么想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擦亮一整把火柴,看到奶奶出现在我面前,好想把奶奶留住。因为她总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想对奶奶说一声:奶奶,我好想你啊!
奶奶离我们远去了,但和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她虽平凡,但朴素的话语和生活的点滴始终影响着我和我们,让我们处在这个社会有着正确的方向,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此时,飘落的雪花正诉说着我对奶奶的无限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