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没有朋友
小村里,朱五在家排第五,所以取名朱五。
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在村里代课教书的老师结了婚,那时候在村子里女孩子二十二岁已经算晚婚了。
朱五就是我的妈妈,而与妈妈结婚后的爸爸也没再当老师,两人决定南下去外地找工作,后来便有了我。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很不像母女,我叫她朱五她叫我土匪。
1.
朱五家境贫寒加上兄弟姐妹又多,于是她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她没读什么书字也不识几个,却唯独学会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人相处点到为止,她不喜欢与人深交,因此没有朋友。
个子还没有灶台高的时候,朱五就开始搬个凳子添米煮饭。那时候,刚分田到户不久,朱五家兄弟姐妹多,吃的也得多,做的就更得多了,起早贪黑是常事,父亲勤劳肯干母亲勤俭持家,日子虽苦却也充实。
朱五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还有几分暴脾气,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也都不敢轻易接近。她学习成绩也不错,只是那时候,家里觉得女孩子读点书识点字差不多就行了,所以送到五年级就不送了。朱五虽有些遗憾,但也听从了家里的安排。
回家后,整天到处乱逛,梦想着环游世界却从来没真正踏出过那个村子。可她从未放弃过学习,也从未停止对外界尽可能的关注。
她帮着父亲在地里劳作,秋收时节忙着收谷子,父亲用扁担挑着谷子从田里回家,一趟又一趟累到流鼻血。
朱五实在不忍心,就借来自行车去帮忙运,父亲将刚开始谷子装车没经验,压着后边太重几乎将整个车向后倾。朱五瘦弱的身子用尽全力地保持平衡,摇摇晃晃,从一次又一次地踩踏中也终于掌握了门道。
整日与鸡鸭鱼狗猪打交道,朱五还是没朋友,却不知不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2.
朱五去附近的纺织厂上班,男女之间流行认兄妹表示有喜欢的意思,当然这是多年后的朱五才明白的道理。
当时有个男孩对朱五说,“我认你做妹妹好不好?”
朱五答:“不用,不用,我们家兄弟姐妹多了去了。”
男孩一时语塞,只得幸幸走开了,以为被拒绝深受打击,见到朱五远远地就躲避。朱五却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追着他问,你怎么总躲着我,我有那么可怕吗?男孩也不答。几次过后朱五也就放弃追问了。
朱五是那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十七八岁别人忙着结婚,她却不急不慢。用她的话来说,得找一个霸气的人。
大姑大姨们忙着帮她介绍,她也不拒绝。她还真看上了隔壁村的那个人,小伙子样貌不错。可在听多了别人的评论之后,朱五觉得他不够霸气。
朱五图个清净,自己收拾了几件衣服,去了一个远房姐姐家。意外地在那里认识了一个男孩,个子高高的,说话也很幽默。朱五说,“你这么高,我站你身边像小孩。”男孩笑了笑答,“我都没嫌弃你矮,你还嫌弃我高。”朱五想想觉得挺有道理。
他们一起去废弃的工厂地看电影,一起玩,去过男孩的家里,他们家都是高个子。后来,朱五发现自己村子里哥哥们过来这边砍竹子挣钱,她也去砍,边挣钱边玩。日子过的飞快,哥哥们该回家了,问朱五回不回。朱五答,“不了,劳烦转告我父亲,说我想嫁到这边。”
收到消息的父母,都不同意,觉得太远。于是,父亲催促朱五赶紧回去。朱五从来不敢忤逆父亲,便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男孩去送她,问:“还会不会回来?”
她说,“会。”
又问:“去多久。”
她说,“十多天。”
那时的他们不知道这一别可能是永远。因为,回家后的朱五就被家里安排去相亲,一个星期后,朱五收到了男孩的来信。可此时的她已经和这边的男方见了面。于是她没去赴约,后来也没去过那个地方。
1993年,朱五结婚了,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差不多一百块,没什么钱。她们结婚的时候很简陋,连床都是借的,因为男方家里没什么钱,拿不出什么。婚礼所需一切从简,有一半的费用是来自她的嫁妆,另一半的一半是借的,七拼八凑就稀里糊涂结婚了。
朱五感慨万千,只能一点一滴去奋斗。她没有朋友,没人听她诉苦,她只能一遍一遍地向她的另一半唠叨。
她的另一半最终也不是她所说的,霸气的人。相反,他很善良,很真诚,很好脾气。朱五总强势地说他懦弱。他总一笑而过。
朱五说:“你长得这么丑,除了我谁还要你?”
他回答:“你脾气那么丑,除了我没人要你。”
3.
他们决定先稳定生活再要孩子,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们在深圳的一个台湾老板开的文具工厂工作了五年,拿着微薄的薪水省吃俭用也勉强有了些积蓄。
1995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五决定回老家生孩子,花些钱到镇上建个房子。宝宝七个月大的时候,那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没到育儿年龄是不允许生小孩的。而恰巧结婚证上的男方年龄弄错了,少写了几个月。
朱五慌了神,被人带走关了起来,说要流掉孩子。朱五死活不肯,被关起来就不吃不喝,一点办法也没有,通知男方家里去改,也无果。
最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没了,朱五伤透了心,整整瘦了好几圈,身子也大不如前。
过了一年朱五又有了身孕,却不料不小心成了习惯性流产。朱五待在家也没朋友,没地方串门,也没人可以谈谈心事。一直吃药养着身子。医生说她三年之内不能要孩子,否则有危险。
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朱五还是不小心怀上了宝宝。身子弱于是吃了很多补药,各种偏方,中药,只要有用的都用上了。
1998年4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可小孩生下来就一头的疱,碰不得,一碰她,她就哇哇大哭,吓坏了他俩。医生说,没关系,这是吃多了补药的原因,慢慢会消的。
这孩子命大,终于是保下来了。于是,朱五给小孩取的小名叫,土匪。她说这样听起来霸气。
4.
朱五曾经是有真诚地想和另一个女生做好朋友的。她们是一起在深圳工作的老乡,朱五有什么都和她分享。她的名字叫刘柒,土匪小时候叫她刘柒妈妈。
朱五买了什么吃的,遇见了什么新鲜事也都和刘柒分享。那时候,工厂伙食一般,朱五就自己买些鱼来煎着吃,鱼很贵,她还是会喜欢拿出来大家一起吃。直到有一次,她也没来得及买,不小心发现刘柒还有得吃。就好奇去问,一问才知道,原来她的东西都是弄了自己的那份然后埋在米饭下面的。
朱五不屑,觉得相处不来,后来也就慢慢淡了感情。就算,刘柒后来嫁给了朱五另一半的弟弟,她们成了妯娌关系,也没怎么亲近。
“看透了”三个字成了朱五的口头禅。朱五一边吐槽这人性的弱点一边相信着人间有真爱。
可朱五还是对村子里封建的思想颇感无奈。她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第二个孩子还是个女孩。婆婆不太开心,认为生男孩才好。朱五却觉得男孩女孩都一样,朱五回家坐月子没照顾好身子,落了病根。
朱五知道孩子的爸特别孝顺,在他面前说不得婆婆的半句不是,无论她说什么他也不会信。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会对自己的妻子不好,每次打电话回来,母亲也没什么反常的表现。直到朱五生病住进医院,是他的一个医生朋友告诉他,住院这么久,母亲从未去医院看一下朱五。
他到病床前,埋着头自责。许下照顾一生再也不让她受苦的承诺。

朱五没有朋友,随着土匪慢慢长大,朱五也常和她分享过去的事情。这么说来土匪大概算得上是朱五唯一可以谈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