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风寒感冒要尽快治好,夏天温病暑病要分清
伤寒典上·病宜速治
但凡一个人有感冒外邪,应当即时治疗,赶快调理,如果犹豫隐忍,过了几天才干预,致使邪气侵入深处,就难以为力了。尤其小儿和女子,特别需要重视。
凡是伤寒病,都是由风寒所得,邪气在体表,没有服药然后盖上被子休息,以让病邪消散,等到病邪侵入内脏,一定会导致迁延难治。
一个人不能痊愈,接近他的亲属,每天都接触他的气息,气息从鼻子进入,一定会传染。病人的病情轻微还是严重,也与治疗的早迟有关。
因此但凡服用汤药,不需要避开早晨和夜晚,一旦感觉到患病,迅速进行治疗,就容易痊愈了。张仲景说∶但凡发汗的温服汤药,方剂说明虽然说每天三次,但如果病情剧烈不能化解,应当加快服药速度,可以半日内服完三次,也就是速治的意思。
期间如果发现药和病稍有不合适,只要察觉到,马上就可以修改方剂。如果病情很重,应当在一日一夜之中时时观察,服一剂后病未退,马上再服一剂。最难治的不超过三剂,就一定会出汗病解。其中也有不能出汗的,属于凶险的证候。
伤寒典下·温病暑病
温病暑病的发作,本来是由于冬天时寒毒潜藏在体内,到春天发作为温病,到夏天发作为暑病,这是由寒毒所化成,因此统称伤寒。
张仲景说:发热,不恶寒但口渴,是温病。暑病症状会更加严重,因为暑病也就是热病。
它虽然与寒证不同,但也只是根据时节命名,不是说这类病一定是热病。
此外,如夏月中暑,也称为暑病,这又不是寒毒蓄留的病证了,张仲景命它的名字为“中” 。
治疗温病暑病,应该遵从凉散之法,固然没有错,但一定是表里都有热证,才可以用清凉之法。如果正好遇到四时寒邪客胜,感冒不正的气息,表邪未解,即使外表像着火那么热,而体内没有热证为依据,不可以因为温暑这个名字,就执意认为属热病,而一概使用凉药。
冬天有不合时节的温暖,或者君相客热的节令得热病,名叫冬温。这与冬月正伤寒大有不同,应该用凉解之法,这是舍弃时节遵从证候。如果夏月有寒,应该用温法,也是这个道理。
《素问·刺志论》说:气息旺盛而身体作寒,得的是伤寒,气息虚弱而身体发热,得的是伤暑。
《伤寒论》说:脉象旺盛而身体作寒,得的是伤寒;脉象虚弱而身体发热,得的是伤暑。
上述两条言论说的伤寒伤暑,指的不是温病暑病,而是夏月感触时气,所以应当分辨清楚是寒证还是暑证,寒证应该用温法,暑证应该用清法。身体作寒,指的是受寒憎寒;身体发热,说的是受热发热。不是说身冷的才是伤寒,身热的才是伤暑。但这两条言论,一叫气盛气虚,一叫脉盛脉虚,词语看似不同,但道理一样。因此但凡观察气息,应当注重形态和神色,观察脉象,应当注重根本和元气,综合起来观察,就能精确地知道病理。
资料来源:《景岳全书》 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治疗之法以及药方等皆源于古籍,仅供阅读。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