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

你不是不会写作,你只是没有学会思考故事逻辑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41人  屿梦Quella
你不是不会写作,你只是没有学会思考故事逻辑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地推理故事:

      一个小伙子到理发店理发,他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下店里的顾客说:“大约两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几天后还是这个小伙子来理发,他一进门便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眼店里排队的顾客说:“大约三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一个星期后这个小伙子又来了,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到店里已经满是顾客说:“大约四个半小时。”小伙子走了。

      理发师望着店里的一个朋友说:“喂,比尔,跟着这家伙,看他去哪儿。他总是来问他理发得等多长时间,可是却从来没有回来过。”

      不大一会儿,比尔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着。理发师问:“他离开这儿去了哪儿?”

      比尔扬起头,笑出眼泪还挂在眼角:“去了你家!”

      最初我以为这是个黄色笑话,后来觉得自己很惭愧,那小伙子是小偷,应该是偷东西去了,所以是个正经笑话。但是再看了一遍,还是黄色笑话,因为偷东西的话,可能前两次就被人发觉了。

      这样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比尔,他为什么会笑得歇斯底里,眼泪都出来了呢,不管他的立场是站在理发师一边还是站在小伙子一边,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笑话,不应该出现这种纰漏,这说明我对此笑话的理解存在偏差。

      需要继续分析,重新理解,现在我们的重点就在比尔身上,为什么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个人有名字?小伙子三次去理发店,比尔他是否一直在场?比尔到底代表了什么呢?理发师和小伙子代表了什么呢?

      马克思说过:“思考一切。”所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发生。文中有两处涉及到故事的发生背景,一明一暗。明处为理发师的朋友名字为比尔,是一个明显西方人的名字。暗处为理发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理发服务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果从明处线索来看,故事一般是发生在西方国家,但是,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我们还不能草率的下结论,还应该综合分析,看哪个结果的合理性,现实性更强一些。

      让我们继续来看。从暗处来看,我们似乎得不到什么确切的结论,但是从该笑话的来源传播过程来看,特别是考虑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故事发生是依托中国的背景发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发排队的经历吧。

      可为什么作者会让一个西方人的名字出现呢?他到底是谁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发师和小伙子两个角色。

      小伙子的活动很简单,每次都是去理发店,问有没有位置,然后去理发师家,再去理发店,再回理发师家,如是者三(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下去)。在这里我认为,理发店作为一个人数众多,不受限制的场所,它隐喻着整个社会,而理发师则是社会的掌权者,而理发师的家,对小伙子则代表着可以暂时脱离社会,但又是一个不能长期居住停留的地方。

      小伙子,显然代表着一类人,关键点就在这个小上,代表着年轻。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跑到社会上问,有位置吗?

      掌权者说,没有,还要等多长时间,小伙子只好暂时离开这里,去了一个临时的地方,过了段时间,又跑来问,

      这个场景,难道不觉的熟悉吗?这是干什么呢?

      对了,你答对了,小伙子正是代表着找工作的学生,理发店里的位置代表着工作机会,而理发师的家,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

      这样,整个笑话就可以翻译成下面这样:

      本科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等两年吧,唉,那只好上硕士了;

      硕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等三四年吧,唉,那只好上博士了;

      博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再等吧,唉,那只好上壮士了。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比尔是谁?

      再想想,现在哪个比尔最牛?

      恭喜你,又答对了,他就是比尔·盖茨!

      这样你也就能明白比尔为什么笑得这么歇斯底里了,因为比尔大学没毕业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伙子为了工作还回去读博士,觉得实在是太搞笑了。

      综上,这个笑话其实是在讲上学和就业的问题。

      无论上面的推理结果是否真是讲笑话人的初衷,至少这是个非常合理的隐喻逻辑。

      若是想一拿起笔来,文章就娓娓道来,要学会整理这个故事的逻辑,故事都是有它的“隐喻”。你要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故事里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

      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让你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