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散文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胡建平hjp

    昨天看书,里面讲到“仇富”的内容,借此我把“仇富”的心理与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串在一起,聊聊这些看似根本不相关的事情,他们背共同后存在的心理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反向形成”,意思是:“把自己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或满足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直白点解释就是:“口是心非,心里想的和做的正好相反”。

      “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有利有弊。接下来我就举一些我们常见的例子,便于加深我们自己在无意识中使用这种防御机制时的理解。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一、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在恋爱时,如果一方突然离开,另一方很爱对方,但已经不能实现,这个时候再继续爱,就会很痛苦,而且越爱越痛苦,这个时候就会无意识形成一种反向的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这种反向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就是“恨”,防御机制启动后,原来爱对方会慢慢演变成恨对方,爱得越深恨得也越深。所以有些恋人之间有多恨,是因为曾经有多爱。

      “有多爱就有多狠”,这是恋爱关系中常见的“反向形成”,潜意识中其实很爱对方,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爱,所以行为上表现出恨对方。这种反向形成的极端就是之前新闻报道过的情感纠葛:“我太爱她,所以我要杀害她”;

      如果一个人离开,另外一个人也觉得没什么,心理没有什么恨,肯定说明之前也没有多爱你。因为“爱恨”本身就是一起结伴同行的。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二、有一种调戏,是“喜欢而不能”】

      我们在上小学、初高中时,是否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男孩子经常喜欢调戏、打闹某一个女孩子,这也是典型的“反向形成”;实际情况是: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是不允许恋爱的,不然会被同学耻笑和受到学校惩罚,但又很喜欢那个女孩子,所以只能通过欺负,调戏的方式来接近她,这样同学不会耻笑,老师也不会惩罚,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反向的防御机制。

      还比如在公司,某个男同事总喜欢取笑一个女同事,那很可能是因为这个男同事喜欢这个女同事,但可能觉得女方会不喜欢他,或者公司不允许谈恋爱,就只能通过反向形成的方式接近女同事。

      同学们赶紧回想下,也许童年时经常欺负你的男同学可能是暗恋你时间最久的;欺负你的男同事,可能喜欢你很久了。如果刚好你也喜欢对方,正好过年有时间乘热打铁。

      哈哈,希望我写这段能够撮合成某段因缘。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三、有一种冷漠和讨厌,是“心动而不能”】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都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却在某一个异性面前表现得很平静冷漠,甚至讨厌排斥;这也是典型的“反向形成”。可能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这个人让我很心动,我有些喜欢她,但我感觉她不会看上我,或者现实某些其他原因,我们不能走在一起,所以我只能对她保持冷漠讨厌的态度,这样的话,我即想通过我的冷漠来引起她的注意,同时又可以与她保持心理的安全距离”。

      所以现实生活中,对你冷漠讨厌的人,可能是对你有好感的人。

    又比如:恋人吵架时,女孩子说:“你给我走开,我不想看到你”;说这句话很可能也是反向形成,女孩子心里想的是:“你别走,给我赔礼道歉,然后哄我开心”;而情商高的男孩子可能就不会真的走,而是留下来哄女孩子开心,而像我这种很耿直的,可能就真的走了,那结果就是对方更生气,哈哈。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四、有一种挑剔,是“喜欢而不能”】

      这种反向形成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喜欢一件衣服但太贵了,就会努力找这件衣服不好的地方。

      觉得别人有的好东西,自己没有,就会努力找这些东西的毛病。

      觉得别人很优秀,自己没有别人优秀,就会努力找别人的缺点。

      觉得别人很漂亮、身材好,自己没有,就会努力找出漂亮的缺点,身材好的缺点。

      ……

      越是自己很想得到的、很喜欢的,但又不能得到的东西,就越是挑刺,从而获得心理的平衡。

    这里给经常失恋的朋友提供一个可以更快走出失恋痛苦的小诀窍:“那就是努力想对方更多的缺点,然后把这个缺点放大,然后因为缺点可能造成的很坏影响,慢慢的心里觉得其实对方也没有那么完美”,这样心里会好受一点。其原理就是“反向形成”。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五、有一种仇富,是“爱钱而不能”】

      社会贫富差距越大,仇富心理也会越普遍,而仇富心理也是一种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

      有些仇富心理的人,通过各种道德绑架贬低诋毁有钱人,把有钱人说成不过是机会好、会走捷径、会动歪脑子、人品差、会搞关系,觉得有钱也不一定过得好等等。往往有这些想法的人,实际上自己对金钱的欲望更强烈,只是目前现状或个人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大富大贵,从而形成“仇富”的反向心理防御机制,这样心理就会好受点,所以越仇富,其实是自己越爱钱、越想富。

      解开仇富的心理困惑,需要给自己来一点“自我攻击”,或者“知足常乐”。自我攻击是反思和看到自己的不足;知足常乐是发现自己拥有的。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六、有一种仇,是“报恩而不能”】

    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人,对于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与回报,这句话是从人的“道德层面”来讲的。

      同时,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大恩不言谢 深恩几于仇”;意思是:大的恩情是不用在口头上说感谢的,而恩情太重,则相当于是结仇;这是从人的“心理层面”来讲的。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是有历史典故的,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

  为什么会出现“恩将仇报”这种反向形成的情况呢?

先举个例子: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好心人,救起一个落水的人,但这个落水的人被救起来后,没有说句感谢就走了。于是媒体和大众都谴责这个人没有道德,没有良心,不懂感恩。而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感恩的道德问题了,而是涉及到人的心理防御机制问题。

      我们先换位思考: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从水中将你救起,这种恩情相当于“救了你一条命”,直白说你的命都是他的,那么这么深重的恩情怎么报答,怎么报答都抵不上一条命重要,除非把命抵给他,显然不能这么做;所以对于被救起的人,心理可能是很想报恩的,但发现这种“救命之恩”没法报,这时,面对救命恩人就会觉得欠对方太多还不上;从而造成被救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对方因为救自己而牺牲,那被救的人心理压力更是大到难以想象。为了怕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导致心理崩溃,所以只能简单的道谢或者默默的离开。所以从心理层面去看被救人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有些好人帮助了别人也不图别人说什么感谢,不图什么报答,这种人其实是有德行和智慧的,这样给被恩惠的人压力也小,不至于“恩将仇报”。

      而有些人帮助了别人,可能会无意识在被帮助的人面前说起,或者在其他人面前说起,恩情越大,那么给被帮助的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煎熬也越大,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和煎熬,慢慢就会成为陌生人,甚至仇人,而极端体现就是:“他对我恩情太大,我报答不了,所以我要伤害他”。

      之前我帮助过一位自杀危机的朋友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她把我删了,我挺感谢她的,这样我们都没有太多心理压力。

      再品读一下这句话:“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所以,越是大恩,越不需要对方感谢,也越不要去计较。

      又比如:在友谊和爱情中,有些过度奉献或过度牺牲性格的人,往往友情和爱情都难以持久,原因也是因为:“你对我的付出太多了,我无法做到对你对等的付出,继续跟你在一起,我会感觉压力巨大,而且受到良心谴责,所以我只好离开你”。所以有一种失恋是:“你对我太好,所以我要离开你你”,原因如此。实际上离开是在自我保护,不然就会被这种压力压到窒息。所以理解这点,有利于过度付出的被失恋者调整自己,同时也能够理解对方的离开,更快走出失恋痛苦。

    我们看到的一些情感问题和社会问题,可能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或者有时候与道德无关,而是人的无意识心理防御机制,了解这些,有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七、有一种出轨谴责,是“想而不能”】

      婚内出轨是不被允许的,也是不道德的,如果万一有人出轨,尤其女性,会被迅速推到风口浪尖,淹没在各种负面的舆论中,而哪些抨击越严重、越毫无底线的人,可能是自己越想出轨但又不能出轨的人。

      这类人因为面对道德压力、或者地位、舆论压力、出轨成本等原因,自己不能出轨,又或者目前没有机会或没有能力出轨,所以就残酷谴责其他人出轨,如果看到出轨的人,受到严厉惩罚,他便会心理感到窃喜;如果出轨的人没有受到惩罚,他会感觉很愤怒,会更猛烈的抨击出轨的人,而这种愤怒的抨击之下还带着一些羡慕。于是“越想出轨而不能,就越谴责出轨的人”的反向自我防御机制就这样形成了,如此这样便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八、其他“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作为一种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其实远远不止用到以上方面,他被我们无意识的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

1、因为一些童年经历,一些人对父母是有抱怨甚至恨的,但中国的传统文化讲“孝道”,是不允许心理恨父母的,所以子女表现为加倍对父母好。在公司中,其实心里是很讨厌自己的上司的,但又要在他屋檐下做事,所以就表现得对上司每天微笑。

2、越不自信,外在就会标榜自己越自信。

3、越没钱,外在就会标榜自己越有钱。

4、心里越困惑,外在就会标榜自己领悟很高(我典型的这种,哈哈)。

5、越不幸福,外在就会标榜自己越幸福。

6、生活过得越不好,外在就标榜生活过得多滋润。

7、越对恋人、婚姻不满,外在就越标榜对恋人、婚姻很满意。

8、越是脆弱,外在就标榜自己很强大。

9、……

      总结来说,我们“不能改变”或“潜意识中不被接受”的东西,都容易形成“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更深刻理解“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这些机制在运行时的觉察及调整;同时,也可以加深自我了解,活得更真实。

胡建平

2019.2.3

有一种恨,是“爱而不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