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真思维简书电影

观《我不是药神》的几点简单想法

2018-07-08  本文已影响520人  在花前
图/网络

(文/唐鹃)

《我不是药神》无疑是佳作。这部影片,刺激着人们的泪点、触动了很多柔软的心灵,甚至也煽动着人们燥热的情绪。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大波“撩拨情绪”“专心剧透”的网文。

但事实上,这些文章除了宣泄情感、点赞好评之外,很少有梳理过《我不是药神》的“问题本身”。我觉得,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认真对待。

01、为什么会产生药神

对于宗教而言,神的产生,往往是隐秘的、不可思议的。但对于“属人的神”,即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神。归根结底,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神”的产生依据和逻辑。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解释自然”“寄托希望”“寻求慰安”“追逐确定”,因此就有了“神”。

从影片来看,“药神”被具体化为,“因为卖便宜印度格列宁”,“而收获无数,原先用不起药的白血病患者”“送来的锦旗”的“勇哥”。因此,从勇哥的这些“标签”,我们就能明白,“药神”的产生,在于人们对“求生希望的寄托”——只有买到便宜药,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高价药,吃掉了他们的房子、健康和家庭)

那么,问题就清楚了!人们需要“药神”,是因为现实中“需要便宜的白血病治疗药”,而这种药,恰恰在“现实途径”中无法满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原本可以便宜卖的药,被卖高价了,导致病人买不起;二是病人可能因为“本身穷的病”,而确实买不起相关药物。

所以,理性来看,当人“需要神”“创造神”时,恰恰证明了“世道的残酷”和“人类的脆弱”。因为,反之,人间也是天国,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于是,“药神”就这么产生了。

02、为什么勇哥认为我不是药神”?

是不是“药神”,首先要分析这个“药神勇哥”。

从影片的人物塑造来看,这个“勇哥”虽然粗暴(会动手打老婆),但却又不失理性与情趣(没有硬生生和漂亮的思慧发生关系);虽然也会斤斤计较(黄毛凭什么抢我的药);但也不失快意恩仇(可以不赚钱、甚至贴钱卖药)……,总言之,各方面刻画深入、张弛有度,突显出了“有情有义”四个字。

但“有情有义”的“药神勇哥”,始终只是“凡人”,不可能成为神。原因很简单,人们因为现实(残酷的世道、自身的脆弱)而需要有一个“神”,那么这个神,必然要具备“超现实”的能力——即满足需要的能力!

但无论从影片、还是从现实来看,“勇哥”都不具备这种“神力”。勇哥,刚开始时,不过是个“以卖神油为幌子的假药贩子”,最后也成了“被判刑的囚犯”。这就是现实——这个“药神”是不可寄托的希望和无处安放的慰安!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人们可以在“主观上”信赖神,但神不能仅仅用“主观上”的“上帝保佑你”,而改变信徒的世界、满足信徒的需要。或许,恰恰应了勇哥对牧师说的那句话:“天天祈祷,就有药吃吗?”

勇哥,作为一个善意的“泥菩萨”,他不可能成为“药神”,也就是说,他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制度、警察、资金压力等),而处处、时时展现“给大多数人便宜药”的“神迹”。他不是“药神”,但他又确实是个难得的好人、善人。

03、谁才是真正的药神

既然,勇哥不是“药神”,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药神”呢?答案很明确:要么“信一个神”,要么“把自己变成神”!

人作为一个“合作的社会”中的存在者,有权利要求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因此,这个社会的组织者、管理者、执法者们,必须严肃回答“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沉重问题,承担起建设美丽世界的重要职责使命,为存在者的“好生活”提供最优渥的现实环境。

同时,人作为“自为的存在者”,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也要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存在“筹谋”“担责”,担承起看护自己身心的主体责任。

也许,人永远无法成为自己的“神”,但尽量让自己少依赖“神”,或许这也算是一种“敬神之心”吧!

(欢迎留言、关注、探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