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后感 写作心得

共读《我们仨》读书笔记6

2021-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知味sun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六—八)

杨绛先生对伴侣和女儿,要有多少深情才可以年近百岁还将一切记得清清楚楚。

看完这几章节,感叹先生的用心、细腻和惊人的记忆力。

特意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据该书编辑董秀玉回忆,该书的最初设想,是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钱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

到1996年10月,患病的钱瑗已经非常衰弱,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5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

杨绛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钱瑗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

1998年,杨绛的丈夫钱锺书逝世。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这几章节中,圆圆的过目不忘,八岁多可以背出小阿姨妈妈在上海帮佣家的地址。

语出惊人,才三岁,就能很快推测出五号里的少奶奶是“精赤人人”。

心地善良,长大已是大学教授,还惦记着小时候看过的那套《苦儿流浪记》里苦儿的命运。

聪明伶俐,面对钱锺书先生“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的提问,回答道:“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凡此种种,都显示出这个孩子的不凡。

想起我家儿子小时候。幼儿园小班时,也就三岁左右。早上下雨,儿子望着窗外脱口而出:“雨是老天爷流下来的口水。”一句话把全家人逗乐了。

向先生学习。孩子的所有奇思妙想,童言无忌,确实都值得被记录下来。

另外,这几章节写的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情形也感人至深。钱锺书先生的那句发愿:“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温暖而有份量。

今日践行:周末孩子回来,用心为孩子做好每一餐。

2021—12—1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