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月入10万才要小孩??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撒娇的文艺青年

本文一共2329字,将花费您7分钟时间。

昨天和一位女性朋友路过了一家幼儿园。因为快到放学时间了,幼儿园外面人头攒动,聚集了好些个家长,伸直了脖子使劲往里面瞅。

我说:“要是我以后有了小孩,我才不会来接他呢,肯定是让他放学后自己回家。”

女性朋友搭腔道说:“恩,我也不会,我让保姆来接他。我小的时候都是保姆接的,如果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还请不起保姆,我肯定是没有办法给小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还不如不生。”

听到她这么说我有点惊讶,观点差别巨大,感觉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了,防止气氛尴尬,连忙点头说,对对对,我觉得你说的对。

我这样做并不是觉得她说的有问题,而是怕自己暴露了酸葡萄心态。我当然也希望在我小的时候,我家可以有钱到雇得起保姆,让保姆给我做饭洗衣,我妈也就不用那么辛苦,就多一点时间可以陪伴我了。

如果可以选,我也想有一个富爸爸。

01.

我和该女性朋友观点的差别,其实反应了我们俩成长环境巨大的差别。差别大到我甚至都没有想到原来孩子还可以让保姆来照顾。

女性朋友他爹是一个富二代,她爷爷靠在官场商界中摸爬滚打成就了富一代,到了她就成了富三代了。但是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了她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家境开始没落。虽说有一些没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底依旧比较殷实。

而我自己出生在一个四线小城市,靠着父母的打拼才在省会城市落了家。从小父母散养,爹不管妈不顾,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靠自己,有多大力气吃多大碗饭。

用一个最基本的维度——钱,来衡量我们俩的成长环境就是,她富我穷。

“阶级固化”的说法最近很热,大家都很关注。关于“阶级固化”是否真的存在,说法不一。但是,由于“阶级固化”而产生的恐惧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谁又不想在这个阶梯上多往上爬几层呢?

湖畔大学的梁宁在讲产品的时候说,让人卖命得去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愉悦,一种是恐惧。

我想,现在的大部分人是这种。

如果我从小可以接触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少先队员的时候就走遍五大洲四大洋,在南极和企鹅拉手并排走,在非洲和角马赛跑交朋友。我眼中的世界会比现在更加宽广吗?我的眼睛会更加有光吗?我对于理想会更加执着吗?

答案是很确定的,确定到如果让我为我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成长环境的话,我一定会选一个优渥的成长环境。

等我有钱了,再有孩子。

02.

前几天一个小学家长的群聊截图给火了。

一个家长总开跑车去接自己的小孩上学放学,其他的家长认为该家长的做法很不妥当,包含蓄意炫富、故意煽动攀比心理等不正当行为,并在屡次教导无果之后将该家长移除了群聊。

人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小学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可攀比空间。孩子年龄还小,涉世太浅,对于事物的差别之心不大。只知道12色彩笔和36色彩笔的区别,不知道马克雅可布和爱马仕的区别,更不知道大众polo和保时捷911的区别。

而有攀比之心的是大人们。

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保时捷911看多了,发现竟然比自己家的polo要好,会问自己,爸爸我也想坐911,为什么咱们家不买跑车呢?是不是因为咱们家不如他们家有钱呢?那你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赚钱呢?

做家长的不要面子嘛?!

自己没有开上跑车也没什么,但事实的真相是,这些将跑车家长踢出群的人,名义上是在保护孩子,让孩子不要起攀比之心,好好念书。其实只是在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拉住自卑的底线,掩盖住自己年轻时没努力赚钱的事实而已。

我会怪我爸年轻的时候不不努力赚钱吗?

我爸年轻的时候是个军人,和国家离得近,跟金钱的离得远。在从军队复员之后,自己做起了生意,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情况下依旧养起了一家三口。我不怪他。

但是,如果我的孩子起了差别之心,想坐保时捷的时候,怪我不努力,我是无言以对的。

因为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一个只要努力,几乎人人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时代。

03.

记得今年年初有一个新闻,说一个9岁的小孩把他妈的手机弄丢了,结果就被他妈绑起来用木棍殴打致死。

也经常看到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盘子掉到地上打碎了,做妈的不是先看孩子有没有被划伤流血,而是去厨房找扫把,把两眼无辜的小孩提过来就是一顿暴打。

他妈说,这是让孩子长记性,吃饭的时候要老实。

我说,这是因为家穷,或者是贫穷的思维。

高中的时候上政治课,过了这么久,唯一还记得的一句话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到现在有很多延伸和变种,但是总体的意思是没有变。

当父母可以挣更多的钱了,半个月的收入可以买一个最新的iPhone手机了,一个小时的薪水可以买10个盘子了,国庆节可以带孩子去法国卢浮宫而不是在长城看人头了,上美术课可以买108色水彩笔了,就可以对孩子负起更大的责任了。

我并没有唯金钱论,也没有说穷人不可以养孩子。现在依然有很多从贫寒的家庭里面走出来的有教养,有理想的人。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现在了解了这个问题,在你孩子出生之前思考这个问题,你愿意在你的孩子降临人间之前努力赚更多的钱,为他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吗?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的答案应该都是肯定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也不在于你应该开polo去接孩子,还是应该开911去接孩子,而在于:你现在是否足够努力?你以后是否可以坦然回答“爸爸你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努力赚钱?”这个问题。

我希望,等我的孩子降临之后,我可以用真实的物质条件来告诉他,你爸爸在年轻的时候是努力过的,而努力的人是会有好的回报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在用最好的方式告诉孩子努力的好处。

而最可怕的是什么?

你不仅没有通过物质给孩子更好的生长环境,你还用你的辩解告诉孩子:爸爸年轻的时候虽然没有努力,但是咱们现在的生活也很好,那些家里开跑车的人都是家里有矿的,都是不义之财。

你在用你的实际行动来无限贬低和否认努力的价值。

不要将你自己不努力的后果,嫁接到你的孩子头上。

不负责任的贫穷本身,同样也是错误的价值观传递。

希望大家可以给我留言哦,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欢迎留言哦

谢谢大家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