盬街漫回眸一一
因事去疾控中心,只是来的早了点,还有时间容我拐进毗邻的盬街,做一番回眸。
早晨,盬街的人不多,也刚刚醒来似的蔫蔫的不见了平日的喧闹,只门口几个工作人员在打理着。
清冷的盬街气氛,于我却是恰到好处,似一份清清淡淡的早点,呈将上来。
想到去年盬街开街时,曾引起长时间多波次的人潮涌动,和惊起些波澜: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那时,名声鹊起,观者如潮,大多为挤新鲜看热闹一饱眼福而来的,当然也不乏看门道者,一品故国悠远的文化。
好着呢,不错,还行。余下的便是美中不足的挑剔:盬街不古,人造的古董,看假。或者这"盬街″二字牌匾,正写还是反念?争议纷复,当为文人骚客不可或缺的情绪罢。更有眼尖嘴贫者:既然是盬街,何成了关公烩?似乎还真沾着点理儿。如此,想必刚刚归来的盬街也是委屈的,河东父老们何妨瑕不掩瑜,渐渐中感受她的魅力。
而今,一番沸沸扬扬之下,盬街终于是归于平淡,或者说终于安家落户了,在这个有着不凡历史人文情怀的北方小城。
烟花散去,再次回眸这份平静的盬街心绪会平和些,也才清晰了她的眉目?
盬街,本坐落于古老城廓的中心,也原来东西南北街的"分水岭",钟楼、鼓楼,以及清衙门的故地是也。只是沧海桑田,曾经的"王谢"大多已成过去式,繁华落尽,今重又"拾"起?蛛丝马迹的总该还遗存着些民国味儿,甚至明清的基因片段吧?也才终于诞生成全了一个盬街。
所以,这南北走向的盬街,一启开便是:左手关王庙,手右古戏楼。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再往里才是正题儿,固体的河东古文化集簇性亮相:忠义关公、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嫘祖养蚕,卫夫人书法,柳宗元文章,以及“千古中条一池雪”的“垦畦浇晒法"。系列传说故事、成语的原产业地似的,不知不觉过目了一遍那时主流文化的痕迹。
今时,又原汁原味地复建了明清时期的钟楼、鼓楼,一下子让人嗅到了远年小城晨钟暮鼓的人间烟火味,加之不远处耸立的南禁墙,盐文化博物馆,差不多古河东文化的大加咖们,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余下的街两边的门面,一番精妙的涂脂抹粉打扮之下,居然以假乱真中古香古色,一下子穿越了明清时空似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配些现代元素的装点:扭捏的古装表演,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以及使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等本土文化风物。
怎就感觉着有点北京"簋街"的味儿?
却此盬街绝不仅仅是彼"簋街″,她是有另一番身世的,是有她独一份浓浓血脉的,甚至是母城背处的胎记?
清风徐来,时光漫漫,行进伴着沉思,仿佛走着走着就入了千年之外的境遇,却又被"酸奶大麻花"、"方言墙"、"三维针雕墙",这些晃眼的现代元素垃回现实,不至入戏太深。
酒至微醺,只为了成全我一份流连忘返么?
想来,盬街最大的成功莫过于茫茫史海中救出了一个"盬″字,这个古河东的专用,入木三分的表达,如一尊深埋岁月的瓷器,被时光包浆得足够温润浑厚的皮壳之后,终于被发现了她的高古。
这小城,这河之东,这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也终于是寻回了她瓷质般的灵魂。
古风雅韵,卓尔此街诗境界。
美品幽香,超然斯处梦天堂。
折返回来,才看见盬街的这门楹,禁不住莞尔,文人的句子固然可爱,或者恰好预约了盬街的明天?
毕竟,时光不老,岁月不居,相信不疾不徐的盬街,终会书写下属于她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