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三十七)
之三十七
看人户
前面解说过“走人户”一词,它的意思是:去亲戚朋友家作客。这儿又来“看人户”,可见“人户”在四川话里是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想“人户”一词,也叫“人家户”,细究起来,可以明白我们这个一成不变、超级稳定的农业社会之大致结构。“人”组成“家”,“家”经过官方的登录及认可方可落“户”,这才具备安身立命、守望相助的合法资格。
户口制可谓我们最具中国特色的特色了。最早的户口制,也许可追溯到商鞅变法之时,为了“一民”“齐民”,不让小老百姓轻而易举用脚投票,也就用它剥夺了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力。时至今日,户口制还严重钳制着人口的流动,仿佛套在齐天大圣脖子上的一个紧箍咒。
户口制的存在,为专制的国家主义提供了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些年,不少的有识之士力图撬动,当局也随之做了细微的调整,但板滞的局面仅现几丝裂纹,未见大的松动。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看人户”到底说的啥?它也叫“访人户”,指的是女方家人及其三姑六婆去男方家庭实行火力侦察,看看未来的婆家家境如何,家庭人员结构,邻里人际怎样,获得一手资料后,回来会商、决定是否两家开亲。如果双方还满意,接下来就是男方家人带着彩礼浩浩荡荡前来,算是定亲订婚了。
这一定下来,男女双方就进入待婚状态,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二三年,如果交往顺利,就被送入洞房了。这个媒人说媒、看人户、订婚、结婚的过程,真让人觉得婚姻真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事儿,作为男女主角,倒是成了可怜的配角。
专制剥夺了“人家户”的迁徙定居的选择权,“人家户”又剥夺了儿女的恋爱婚姻的选择权,这“人”啊,活着真他妈憋屈,卑躬屈膝,却还得向上报效专制君王,向下报答父母之命……你说容易吗?
屋里人
巴蜀乡下汉子对旁人介绍自家老婆,说“屋里人”“屋头人”,反之,妇女们说起自家老公,则说“门前人”或“外前人”。
这里里外外,以门为界,门内属于妇女天地,门外属于男人天地,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经纬分明,不容僭越。诚然,这种分工合作是千百年来实践出来的符合男女生理、心理特征的优化模式,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模式,被董永与七仙女的神话故事打破了一个缺缺。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但一同劳动一同收工,“夫妻双双把家还”,“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男女平等的爱情在此得以实现。
当然,我们都明白,七仙女不是普通的农家女子,而是玉帝最小的女儿,她打破了等级森严的户口制,神仙下凡。也就是说,要想在农业社会里获得男女平等,除非你是神才行啊。而且即使是神吧,后来还不得不受到级别比你高的大神的惩罚,把你们的自由浪漫的爱情,篡改为一段一年一度鹊桥会的千古悲剧。
(后两段文字糅合了天仙配和牛郎织女两个故事。看官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