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不是傲慢,礼貌不是软弱,它们是我们在这世上行走的盔甲和利剑

2024-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地秀

杨绛先生曾言:

“如果低头了还得寸进尺,那就抬起头,挺起腰,不择手段撩倒他。无论是谁,你待我如何,我便待你如何,是规律,也是礼貌。”

普通的文字,蕴藏着硬气与铁骨。

这是对个人尊严的维护。

也是对社会互动规则的一种生动诠释。

每个人,无论贫富,人格都是平等的。

"你待我如何,我便待你如何。"

在人际交往中,尊严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这个底线,不能过,假如有人冒犯,必须捍卫自己的尊严。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应该还记得。

晏子个头矮一些,可是智商不矮。

面对楚王的侮辱,不卑不亢,巧妙回击。

赢得了楚王的尊重,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礼貌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曾经,看过作家萧伯纳的故事。

说是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座小桥上和一个傲慢的人相逢。

那人开口,就火药味十足。

说:我从不给傻子让路。

萧伯纳呵呵一笑,说,我恰恰相反,您请。

人格高下,立判。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礼尚往来”,强调的就是互相尊重和平等交换。

放眼世界,在国际交往中,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日本的礼仪文化,都是礼貌的典型代表。

所以,有"待人以礼,人心自服"的说法。

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也要适时的反击。

这不是蛮干,而是对不公的有力回应

在«拿破仑传»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

那还是拿破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个子小,被一个高年级的男孩打了。

拿破仑就打了回去。

尽管,每次被打的鼻青眼肿,但拿破仑就是不服输。

他对那个男孩说,你必须道歉,不然,我会一直和你打下去。

那个男孩被震慑住了。

沉默良久,还是道歉了。

这就是为尊严而战。

«礼记*儒行»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实,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在尊严与礼貌之间,如何平衡,也是学问。

往小了说,关乎个人形象。

往大了说,关乎社会的和谐。

人心换人心。

"你待我如何,我便待你如何。"

尊严不是傲慢,礼貌不是软弱,它们是我们在这世上行走的盔甲和利剑。

作者|地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