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堂讲课稿
一、导入(出示《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藏头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千万孤独,同学们知道作者是谁吗?对,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期所做,同时期他还写下了游记散文《永州八记》。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永州八记》第四篇——《小石潭记》,一起感受孤独的另外一种表达。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诵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
1.了解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的方法。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三、预习检测
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如何。大家也可以先下载本课的导学案,依据导学案提前预习。
1.请同学们暂停一分钟,写出下面字词的拼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0b0c56c6d6c8f4ce.jpg)
好的,请对照课件检查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及时纠正。
2.看大家这三个词组中的词类活用的意思和用法。同学们可以暂停思考一分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24ab3c630befe9e7.jpg)
3.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很难翻译的句子呢?接下来以下面三句话为例,来检验一下你翻译的是否准确。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98b267a9dfd241b3.jpg)
翻译五法:替补留调删。以上三句分别注意替、补、必要时意译。
四、寻觅游踪
本文是游记作品中的典范,我们就按照所至~所见~所感的思路来品析此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第一和第二句话说说,作者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思考在此过程中作者的方位是否发生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dd315e884e37d641.jpg)
通过诵读课文,我们可以找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分别写到了小丘、篁竹、水声和小潭。而在发现这些景物的过程当中,作者的方位其实是一直在变化当中,这种景随步移的观景方法我们称之为“移步换景”。
五、欣赏风景
来到小石潭后,作者又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圈点勾画并思考作者的观景角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36810718284c0ba4.jpg)
我们以“潭中景物”为例,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又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ab5dbdb9fcc0a461.jpg)
请同学们思考,在观察这些景物的过程中,作者的方位是否发生改变了呢?
没有这种站在固定的位置去观赏景物的观景方法我们称之为“定点观察”。
同学请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记在课本上,下个单元我们还会用到。
六、品味语言
本文写景不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而且描写细腻生动。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向来为人们称赞,请同学们试着赏析这一段,看看它好在哪里。或者说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237c77642c38caf3.jpg)
在同学们分析这一段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赏析景物描写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首先是修辞手法,朱自清的《春》当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很生动。接下来,花里带着甜味,这是从嗅觉来写——多角度写景可以让画面更丰富立体有真实感。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写景手法。另外还有写景顺序,比如《三峡》中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还有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等空间顺序。最后是炼字。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字,一字传神,极俗又极雅。
回到这一段。
读:读这一段的时候呢要注意读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味来。语速稍缓,语音悠扬。动静分明,顿挫有节。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比喻拟人、情景交融
在我们学过的写景的句子当中,有两句跟这一段非常相像,我们拿来对比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9bea05984a248dd5.jpg)
作者写景技法十分高超,文章中精彩的句子比比皆是,老师挑选了其中三句,请同学们选择其中1~2句进行赏析。同学们可以暂停三分钟,品读赏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47926cef5fc4f876.jpg)
七、读懂情感。
王国维曾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文章在写景的同时也将感情融入其中。
文章中有两处都写到了小石潭周围的树,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两处是否可以调换位置。师范诵读。请同学们暂停两分钟时间品读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05d6cd150c599b77.jpg)
第一处景物青翠茂盛,富有生机,描写细腻丰富,与前文“心乐之”相呼应,与首段情绪一致。第二处景物则凄清孤寂,为下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做铺垫。所以不能调换位置。这两句也显示了作者感情由乐到忧的转变。
由乍见之欢到久居心寒的心境转变仅仅是因为环境的缘故吗?我们来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知人论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ca46d27573140849.jpg)
了解了柳宗元,我们能够感受到让作者感情发生转变的不仅仅是斗折蛇行的溪流,犬牙差互的岸势,竹树环合、无人问津的小石潭,更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引发了他对自己“至交好友,四海相邻,至亲至爱,阴阳永别,仕途失意,壮志未酬”处境的感伤。他渴望通过寄情山水来疗愈自己,但终究自己难以放下心中伤痛。用一副对联来概括: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0916fcc0cd4c652d.jpg)
八、课堂小结
小石潭清幽的环境引发了柳宗元的身世之感,而柳宗元的个人感受易融入景物描写当中,情景交融成就了这篇千古文章《小石潭记》。老师非常喜欢这篇小石潭,所以填词江城子一首与大家分享。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3007b75e38704caf.jpg)
老师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如果有独到的感受,也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九、学以致用
如果今天你被选为小石潭风景区的形象代言人,从请自选角度为小石潭写一段宣传语。
三分钟写作。
大家写好了吗?老师在这里呢搜集了部分学生写的几句宣传语,供大家点评、参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94050/c1c92c817072ea08.jpg)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到此结束,下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