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95
昨天晚上,有朋友问:“我每次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展示的都是正向积极的情绪状态,但实际上心里也有很多负面的感受,不知道为什么,一聊天那些负面的东西就藏起来了?”
这个问题,正好跟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五种沟通模式:一致性沟通有关。
我们先用一个场景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四种沟通模式:
想象你早上急匆匆地赶地铁去上班,不小心跟另一个急匆匆的人撞到了一起,这时你会怎么说呢?你可以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种:
第一种,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太笨了!
第二种,说:真是的,都是你不好,没长眼睛吗?!
第三种,说:真是欲速则不达,看来要听古人的话!
第四种,说:唉,今天真的好热啊!
如果你选一,说明你可能是讨好型。讨好能让你暂时躲开跟他人的冲突,但自己内心的冲突会越积越多,会既委屈又无助,觉得自己真的不好,甚至发展到抑郁;
如果你选二,说明你可能是指责型。指责他人,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导致你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婚恋情感、亲子养育等方面也会频频受挫;
如果你选三,说明你可能属于超理智型,引经据典可以显示你的博学,但不会带给你幸福;
如果你选四,说明你可能是打岔型,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会让你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让他人无法真正了解你。
选了这四个选项的人,都没有与真实的自己在一起,他们往往无法或者不敢流露出真实的自我。
当然,你还有第五个选项,说:哇,我们撞得不轻,对不起,我刚才走得太急了,撞痛你了没有?
如果你选五,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沟通模式是一致型,既不压抑自己,也不指责他人,让双方都有机会在互相尊重的氛围里解决问题。
什么是一致性的沟通呢?我们已经知道,沟通包含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的信息。当一个人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也会自动地表达出诸如表情、姿态、语音语调以及呼吸频率等各种非语言信息,这些信息常常能够反应人们的真实状态。当人们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一致时,就属于 “一致性的沟通”,又称为“表里一致的沟通”。
当我们处于表里一致时,我们既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能够承认、理解、接纳它们、并且能够表达出来;当我们处于表里一致时,我们能够觉知自己深层的渴望,并且能够找到满足渴望的行动方法,从而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使我们的心身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
当我们决定做出一致性反应的时候,意味着我们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选择与他人接触与沟通、与他人建立直接的联系。我们会站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当前情境的角度上,对问题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