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只有诗,还有“七里山塘”
唐才子中,有人修得是老庄的“逍遥道”,放荡不羁爱自由,比如说李白;有人沉迷于吃斋念佛,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比如说王维;还有的人积极响应儒家“入世”号召,一生奔走求仕却一生未出仕,比如说孟浩然。
有一个人却很不一样。
他不仅诗写得好,还有一副菩萨心肠,不论官位大小,总是积极主动地为百姓谋福利。
他,就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
01
善其身 ,赢得诗才盛名
白居易,字乐天,祖籍陕西,两岁时因家乡战乱,举家迁往宿州符离。
山野之地清净纯粹,白居易在符离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同时还饱读诗书,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
白居易不仅写诗厉害,人缘还特别好。自小长在乡间,所以白居易的诗也特别接地气,通俗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完诗都会念给附近的老婆婆听,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老妪能解”。
读书十几载,只为榜上有名、光耀门楣。和所有读书人一样,报效国家也是白居易的人生目标之一。
16岁那年,白居易动身前往长安,准备参加科考。在唐朝,要想做官,要么参加科考,要么受人举荐。但不管怎样,都得在达官贵人圈里混个脸熟,或者是混的小有名气,才有机会被提拔。
白居易到了长安,就去拜见了名臣顾况,投递名帖的同时还附上了一首诗《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刚开始看到名帖,心里还忍不住讥俏了一番。“长安房价这么贵,还想轻而易举地白住,真是年少轻狂!“”
直到他翻开了那首诗,阴晴不定的脸上立马绽出笑容。“后生可畏啊!好诗!好诗!”
于是,立即派人将白居易请进了府邸。得了顾况的推崇,白居易在长安迅速走红了。
闲居长安的日子,白居易时常以诗会友,或是三五治疗结伴游名片大川,访古寺仙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有时感叹春光已逝,青春难留,有时愤恨情深不寿,爱恨两难。
有的人一首诗已倾尽了满腹才学,白居易的诗却是首首都经典,时不时就抛出一个王炸。
白居易当时到底有多红呢?有诗为证。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无论大人小孩,还是街头广播音乐,嘴里哼的,耳朵里听的,都是白居易的诗作。这风头,这气势,胜似当年的周杰伦。
02
济天下,造福贫苦百姓
李白和白居易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一个整天虚无缥缈地创造梦,一个却脚踏实地实践梦。
白居易不仅擅长写流行诗,还特别关注民生,总是时不时就写写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上奏皇帝。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不管是《观刈麦》里的拾穗妇人,还是《卖炭翁》里的老汉,其实都是白居易心里的美好憧憬,希望借着自己的笔,传递百姓的苦,牵动帝王的恻隐之心。
只可惜,帝王总是好功不好过,忠言逆耳总是没有甜言蜜语听起来动人。白居易的直言进谏并没有像魏征一样获得明君采纳,而是间接造成了自己被一贬再贬。
心寒。
此后的白居易,总是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官位上明哲保身,即便是有时获得升官的机会,他也总是自请远离权力中心。
做官的目地是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不都是为了解救贫苦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么?与其再政治的漩涡中沉沦,不如远离风暴,于无声处造福百姓。
虽说官小势微,白居易却一直行走在济世救人的道路上。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
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白居易亲自规划并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杭州刺史期满,临行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
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关于白居易的政绩,历史上有记载的尚且如此多,更不用说史书之外的了。
白居易被誉为“诗魔”,李白被誉为“诗仙”,自古仙魔总是势均力敌的。比起自称有凌云壮志,却热衷求仙问道的“谪仙”李白,白居易更算得上是个实实在在的人。既有凌云才,又有报国志,还净爱干利国利民的实事。单从这一点来看,白居易超出李白一大截了。
宋代词人苏轼,曾以白居易自比。“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白居易在忠州任职的时间,在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那块地为“东坡”,而苏轼晚年自称“苏东坡”,这何尝不是最真挚的敬畏呢?
唐有白居易,宋有苏轼,他们都是诗坛最璀璨的明星,也是老百姓最期待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