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友广场读书

哲学札记(8)——略析老子孔子墨子思想的不同

2021-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金之广

文/金之广

《墨子》

从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分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面对纷乱现实,动荡社会,他们不拘一格,不落窠臼,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创造,虽然言称尧舜,尊敬先王,但最终还是各有各的独自见解和主张。

试析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小异。

先说老子。老子要求无名,要求无知无欲,说:“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天道观念,用自然主义的宇宙观来破坏古代的宗教信仰,用无为的思想来否定当时政治主张和制度。

孔子则是正名,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也赞叹无为,信仰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于鬼神之事,孔子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强调重视当下的社会现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而墨子呢,其思想是从民间的宗教信仰出发,维护和发扬所谓的“尊天事鬼”的宗教,墨子提倡“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坚信有鬼神,坚信”非命“。

倘若从左右派来划分,老子一定是左派,且是极左。因为他的观点和思想,对于当时而言就是富有革命性的。

而墨子则是标准的右派。他的观念和主张有点保守,偏袒他的兼爱主义。

至于孔子可谓是中间派,他的学说和主张不走极端,他也批评当时的政府,指责制度的不合理,他希望无道变有道,于是乎,栖栖遑遑的周游列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家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对其各家学说和思想进行了一个折中调和,尤其上述三大家。

这样以来,古代思想就由分变成合的趋势了。


金之广原创内容,谢绝他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