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多动症吗?

2023-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童心之光

昨天有个家长打来电话,说是要咨询,听起来非常着急,然后安慰她先加我微信,约了个时间今天加班接待。在微信里,她已经要把求助的问题大体做了介绍,今天没等我到场,人家就电话催开了,说她已经到了。

我预先估计这家孩子差不多也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今天根据中华医学会CCMD——3症状标准核对,大体吻合。然后给她大体介绍了一下这些科普知识,但是多动症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涉及生理因素的一个跨学科问题,所以建议她带孩子先做医学检查,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家长进行孩子的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

       那么多动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大体理了下之前的学习笔记,是这样的:

一.多动症:简称ADHD,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国内得病几率:4.31%~5.83%,男孩相对较多。

三.多动症发病产生机制:

A.遗传方面:有一定家庭聚集性。遗传度平均在0.75,还有可能是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也与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

B.发育因素:有可能是发育异常或发育迟缓。在母孕期或围产期时出现并发症。比如动作不协调,语言迟缓发育等。与母亲怀孕早期接触某化学物、药物、烟酒有关。感染和脑外伤也可引起。小脑发育不良也有关系。

C.脑机制:包括脑功能问题、脑结抅问题,属医学解剖问题,略

D.社会机制:主要是家庭教养因素。

家教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教养压力和家庭矛盾等因素。ADHD并发症状:外在包括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内在包括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此外还有学习、社会功能障碍。

从横向研究发现:

1.父母的焦虑障碍使父母在压力面前脆弱,对亲子互动有负面影响。缺乏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外在并发症关系密切。同时亲子互动时与情境有关。

2.父母的消极归因、父母的痛苦和压力与ADHD外在并发症密切相关。而孩子多动症不会增加父母痛苦和压力。

3.亲子矛盾和关系紧张,缺乏有效交流。父母矛盾更频繁更深刻。

从纵向研究发现:

儿童特征——从幼年和童年早期开始:如有性情急躁,注意缺陷以及更多对立、挑畔和破坏行为;伴随着父母特征:母抑郁、较强攻击性,消极教养行为。

伴随社区特征——较少社会支持,社区较高的危险性。

E.多动症的认知机制。

包括执行功能和反应抑制能力。(略)

四.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一)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   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漏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2.多动   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有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二)严重标准 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病程标准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四)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