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不会拒绝妈妈的邀请

2020-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破例快乐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  破例快乐

“我曾经很想知道

同样的话要说多少次才好

那些再三强调的老套

长大了才知道是不是需要

很少主动拥抱”

爸妈喜欢爬山我不喜欢所以每次他们叫我去山间时我很自然的一口回绝。你待在家不闷吗?

一点也不。 小时候总怪爸妈在外面挣钱也从来不说回奶奶家看看我现在长大了和他们住在一起了我反而去了外地。

他们似乎总想找话题跟我聊天可每次都是事与愿违

“下次叫她再来咱家吃饭呗”她见我坐她身边看电视

“为什么啊你不原来还说少叫朋友来咱家嘛”

“他们来了感觉好热闹 可以和和你们聊聊天,你平时都不怎么和妈妈聊天的......”

我也好奇 我明明是一个极其话痨的人怎么到他们哪里什么都说不出。他们让我感觉有一种愧疚感

,但是那种好让人感觉总有种莫名其妙的悲凉感,因为终究得到的只是补偿而不是爱。补偿的时候亲密的感觉就离开了。甚至有时候当罪恶感太沉重时,我们会无法面对,最终逃离那个带给我们愧疚感的人。

愧疚感和亲密感在关系中你只能选一个,这两种感觉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种审判别人的习惯很多人都有,这来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整个社会文化不断对我们的催眠,我们审判家人,审判自己,审判陌生人,所以你常常会听到大街上有人会对素不相识的人指指点点“那孩子真没家教”,“哪有这样当父母的”好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套世界真理的标准可以去评判别人。

而最要命的是这种审判不仅会碾压别人,还会常常碾压自己,事实上,越热衷于让别人愧疚的人,也越习惯让自己愧疚。

几年前我父亲罹患胃癌最后的那段时间,已经不能吃任何固体食物了,那时候我只能每天早上去买杯豆浆给他喝,有时我看着消瘦的父亲喝豆浆的样子时心里非常的酸楚难过,我想为什么爸爸身体好的时候我没有经常带他去吃好吃的,而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只是给他杯豆浆,我觉得我不是个好女儿,我做的太糟了。

我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愧疚,甚至工作的时候想到这些会一个人哭起来。而那段时间我还住在父母家,我的工作越来越忙,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后来我发现我是在逃避见到我父亲,因为见到他就会勾起我的愧疚感和无力感,而回家的时间越少我就变得更愧疚,就这样恶性循环,那段时间我的状态糟糕透了。

直到在一个课程中我得到了启发,我意识到愧疚对我和我父亲的关系一点帮助都没有,只会像一堵厚厚的墙一般把我们隔离的很远。而我的父亲也不希望我对他有任何的愧疚,我并不需要带着这样的感觉生活,那只是小我刷存在感的把戏而已,愧疚除了会降低自己的能量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我开始放下那些愧疚的感觉,看到在每个时刻都做了我能做的最好的选择。而我只需要看到我还可以做哪些更好的选择并持续的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足矣。当我放下内在的愧疚重新面对父亲时,我面对他时不再有压力,我原谅了自己,也原谅了没把自己照顾好让自己生病的父亲,最后的那段时光我们变得亲密而真实。我也很庆幸我能以这样的状态陪伴他。

走出角色型自我: 学会以冷静的态度观察你的父母,并时刻留意你的角色型自我,这样既能有效避开情感纠葛,还能让你掌控自己真实的想法,避免受到他人不良情绪的影响。

当你不再对父母有任何期待,当你不再为了取悦父母而扮演另一个角色时,你就不会在意他人的反应。

如此一来,你就有了表达自我的自由,也就有了做真实自我的勇气。

罗谢尔意识到这一点时, 她觉得自己没必要为了取悦母亲而扮演那个孝顺的女儿了,她已经敢于对母亲的请求说“不”。这让她在母亲身边也能感受到放松和自由了。

所以,当你摆脱过去的家庭角色时,无须父母做出改变,你就可以和他们建立更加坦诚的关系。

是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原生家庭都非常重要。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拥有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

因此,要重新认识你的父母,并学着理解他们。也要了解自己的过去,学着接纳真实的自己。

与其逃避、抱怨,任自己被痛苦的迷雾笼罩,不如鼓起勇气去面对,去接纳,开始新的生活。

无论你已为人父母,还是即将为人父母,你都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父母,尽可能避免这种伤害和悲剧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  破例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