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分舵第二期RIA训练营

Day7-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非暴力沟通》 伊小米

2017-06-14  本文已影响9人  伊小米

R阅读原文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I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原文

拆解这个片段刷新了我的认知,以前经常这样表达,但从来没有深思过,原来我们的表达中经常只有感受,不假思索的陈诉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感受与自身的的关系。比如说换夜班,碰到个不好相处的同事,你和她换夜班,她可能就说“我不愿意和你换夜班”,谈话结束,以后你也会尽量不找她。但是如果是个会沟通的同事,她可能就会表达“我不愿意和你换夜班,因为那天正好我的结婚周年纪念日。”把和自己的关系说出来,其实更容易让对方理解,而不误解,后面这样的同事,如果有需求我们还会请求她的帮助,而不会把她归于不好相处的类别。

当我们表达时往往会出现下面三种错误的表达方式而忽略我们自身: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你的工作又没完成让我很生气)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3)指责他人。(你说不爱我,太不负责了,我很生气。)

这样的表达方式往往因为忽略了我们自身而容易起到反作用,引起对方的误解,戒备或者反击。

术中给出了解决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同样上面三个例子,改用了表达方式后:

1、既提及相关事情又提及与自身的关系。(你的工作又没完成让我很生气,因为我需要加班帮你完成它。)

2、既提及他人行为又提及与自身关系。(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因为我已经翘盼已久。)

3、指责他人的时候也提及与自身的关系,以得对方的理解。(你说不爱我,太不负责了,我很生气,因为我是想和你组建家庭,共度一生的。)

上下两种表达明显下面一种说法让人更接受。

A1

我们夜班是六天一次,2周前周三,儿子班上开家长会,晚上18:30开始,那天我正好值夜班,我就想到和我前面或者后面的同时换夜班,我是这样说的“真是不好意思,能和你换个夜班吗,我周四值,你周三值?因为我非常想去周三我儿子班上的家长会。”同事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是个正面的例子。

反面的例子:

比如抽烟,我对老公说说:“我讨厌你抽烟,烟味充满了整个房间”。

小朋友也会这样用: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今天的运动会,她真讨厌!”

孩子这里就只表达了感受而没有提及与自身的关系。

家长这个时候就应该指出来:“老师说要取消你们今天的运动会,你很失望,因为你期待了那么久”.

A2

学习了今天的方法,比如在和老公交流的时候,我不能只说自己的感受,而让他去莫名其妙,而应该自己把感受和自身的关系也说出来,让他能理解。

现在我可以说:““我讨厌你抽烟,烟味充满了整个房间,因为我和孩子都会吸二手烟”,今天就去尝试这样表达,经后的表达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