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学习群》油画鉴赏

假期要去美术馆?教你一招,一眼认出大师名作

2017-06-29  本文已影响35人  大观家庭

朵朵说

假期要到了,你要去哪里?昨天,朵朵为大家推荐带着1个纪录片+2本好书去看世界文明今天和大家继续磨练眼睛。

艺术馆、美术馆是很多人旅行的必选项,我们当然希望能对艺术家如数家珍。但纵观艺术长河,光是有名的画家就可以罗列成厚厚一本字典,更何况那些不出名的呢?今天,朵朵就给你支一招,教你一眼认出大师们的名作。

1.卡拉瓦乔

16世纪 意大利 巴洛克画派

《一篮水果》卡拉瓦乔

如何一眼找到他?

“逼真细腻,油光发亮,偏爱美少年”

卡拉瓦乔,一个张狂的天才,一个杀了人的逃犯。他活跃在16世纪的意大利,是静物画的开山鼻祖,画出了人类美术史上第一幅静物画《一篮水果》,逼真程度连水果上的虫洞都不放过。看他的作品,最能感受“戏剧性”,有无限美好、浪漫奢靡的酒神巴库斯,也有断头的施洗者约翰,美好与恐怖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纸牌作弊老手》卡拉瓦乔

2.鲁本斯

16~17世纪 比利时 巴洛克画派

《镜中的维纳斯》鲁本斯

如何一眼找到他?

“画中的女神都有着肉肉的大屁股”

鲁本斯一生作品多达2000多件,是17世纪欧洲最多产的一位巴洛克画家。作为首屈一指的宫廷艺术家,他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满足世俗王权的审美需要。而他们的审美需要是什么?彰显权利,张扬富贵。不论是维纳斯,还是三美神,鲁本斯画中已不见女神的优雅和圣洁,更多的是平民似的肉欲和欢快气息。

《美惠三女神》鲁本斯

3.伦勃朗

17世纪 荷兰 写实主义

《杜普医生的解剖课》伦勃朗

如何一眼找到他?

“看到画中有一道舞台光打下来”

在伦勃朗的作品中,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他用光在画面里上演着一幕幕鲜活的故事,用强烈的阴影增添作品的厚度和神秘。年少成名的他凭借《杜普医生的解剖课》一鸣惊人,一改往日呆板、严肃的群体肖像画,画面里每个人物都有着极强的特点和情节。然而在完成我们今天看来世界三大名画之一的《夜巡》之后,他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夜巡》伦勃朗

4.维米尔

17世纪 荷兰 风俗画家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

如何一眼找到他?

“把女仆画出女神感”

维米尔,一位谜一样的荷兰大咖,留存至今的作品不超过40幅,但幅幅都是精品。他喜欢画平常生活中的场景,画面温馨、舒适、宁静。与伦勃朗的戏剧性的强光不同,维米尔画中更喜欢洒满整个屋子的柔光。他笔下的荷兰欣欣向荣,生动活泼,忙碌的仆人也经常入画,《倒牛奶的女仆》、《酒杯的少女》、《花边女工》等等。

《倒牛奶的女仆》维米尔

5.库尔贝

19世纪 法国 写实主义

《奥尔南的葬礼》库尔贝

如何一眼找到他?

“自画像里的人看起来很‘狂’”

库尔贝第一个打出鲜明的旗帜,表明自己的创作来源现实而非理想,拒绝“矫揉造作”的艺术。在他眼里,处处皆可入画,比如另类自画像中,表情高傲聛睨,旁边竟然出现了黑犬。没有古典主义的奢靡贵族,也没有浪漫主义的完美理想,做自己才最真实。

《与黑犬的自画像》库尔贝

6.威廉·透纳

19世纪 英国 学院派

《海上渔夫》威廉·透纳

如何一眼找到他?

“一说到风景,就想到透纳”

风景画,曾经只是其他绘画的背景而已,是谁让它和宗教绘画、人物肖像平起平坐?是英国人透纳。宁静的大海,暴戾的风暴,看他的画立刻被“吸进去”了,感同身受。年老的透纳一改之前精湛的写实风,“剑走偏锋”的玩起了抽象,抛弃水彩、油画、画笔和刮刀,放纵夸张的用手直接涂抹,把虚无缥缈的风和速度发挥到极致。

《议会大厦的火灾》威廉·透纳

7.克里姆特

19世纪 奥地利 象征主义

《吻》克里姆特

如何一眼找到他?

“画里贴金箔,热爱小猫、美女、螺线等元素”

克里姆特的作品,那是“真·值钱”——在画里镶满了金箔。最著名的要数《吻》了,画面中的男女深情拥吻,身体有些修长,变形,各式的装饰图案散发着抽象、象征主义的气息。他爱猫,更爱旋转的螺线,在他创作的一幅《生命之树》中,大胆而自由的运用多种平面装饰纹样,形成了富有异域风情的东方色彩。

《生命之树》克里姆特

8.莫奈

19~20世纪 法国 印象派

《睡莲》莫奈

如何一眼找到他?

“摘掉近视眼镜,眼前的画更真实”

一幅《日出•印象》开创了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原来逼真不等于真实,而只有真实的感受才会让我们与画作之间更加亲近。莫奈创造的连作法更是独门绝迹,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连续创作新颖、创新,草堆系列,睡莲系列都在表现着这位“欧洲夸父”对阳光的强烈追逐与喜爱。

《干草堆》莫奈

9.塞尚

20世纪 法国 后印象派

《苹果篮子》塞尚

如何一眼找到他?

画里各种苹果、罐子、风景都歪了

塞尚一生钟情于各种苹果和罐子,被称为“苹果男”。塞尚作品中的苹果、罐子、风景似乎都有一些倾斜,画面中的透视规则也被打破,静物的有些部分没有上色,衬布的褶皱没有画完等。这些都不是对实物的模仿,而是对观察角度和绘画本质的探索。

《圣维多克山》塞尚

10.梵高

19世纪 荷兰 后印象派

《星月夜》梵高

如何一眼找到他?

“热情强烈的色彩,看他的画容易眼花”

梵高的一生从未受过完整的美术创作训练,靠自己的摸索,努力不懈,短短的十年时间完成了将近千幅的油画作品。你如果去看他的自画像,会发现他眼窝凹陷,眉头深锁,每幅作品都心事重重。但他笔下的向日葵激情澎湃,作画是用心用力,纵横交错的笔触厚厚的突起,形成饱满的波浪形状,这也是梵高作品最大的特点了。

《向日葵》梵高

当然,以上辨认方法有点

「简单粗暴」

它只能概括画家某一时期的一些特征

想要读懂它们

你还需要这些文化大餐


朵朵@耳朵里的博物馆 

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和百万家庭深度看展览。

大观家庭特约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内容合作请微信联系大观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