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我的神,你是来救我的吗?

2022-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浅醉青鱼

“妈妈,我是从哪生出来的?”

“妈妈,我的宝宝什么时候能生出来?”

“妈妈,我的肚里为什么没有宝宝?”

……

没错,我家宝宝就是这么锲而不舍反复发问的。我当此时,我:词穷了。

孩子又转而认真询问爸爸,孩子爸爸立即岔开话题:“哎呀,问这个干什么,咱们玩游戏吧。”

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好奇。

孩子姥姥说:你是从地里刨出来的、从外面捡回来的……好吧,她会继续问:“你是在哪个地方把我找到的?我哭没哭?……”

姥姥最后会以“别问了,你烦不烦人”而收场。

面对上述的场景和这些啼笑皆非的答案,不知道你做何感想?我们需要相关的科普知识,怎样跟小孩讲合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其实非常重要。

《人体内》就是这样一本适合孩子的科普书,它荣获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西班牙语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 4大介绍板块,15个细分主题,6张趣味折页,带领孩子探索持续不断成长与变化的身体奥秘,更好了解自身,爱护自己。

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加泰罗尼亚科学传播学会成员,常年为西班牙等多家媒体及学术期刊撰写科普文章,并出版多部书籍。插图绘者是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常年为报纸及儿童杂志绘制插图,曾获西班牙第二届国家插画奖。

下面从我常被问到的几个问题入手看这本书。

问题一:我是从哪来的。

问题二:为什么要睡觉。

问题三:心脏为什么是红色的。

问题一:我是从哪来的?

第16页解答了这个问题。没有太多语言,形象的画面就能够解答。

首先获得正确答案。宝宝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在妈妈的肚子里要经过大概9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小宝宝和妈妈之间通过脐带来输送营养。这时候,孩子饶有兴趣地掀开衣服,看看自己的小肚脐眼。

其次有了深入的拓展。比如从宝宝的脐带拓展到了其他生物的脐,想樱桃梗拔掉后的小窟窿就是樱桃树供给养料的通道。

孩子会问,我的脐带哪去了?书中同样给了答案“出生后,我们还是吃奶粉或母乳,就不需要脐带了。于是,脐带会变干、脱落,最终留下肚脐作为纪念。”

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到从问题中拓展孩子的思考,书里都有考虑,在内容设计上能够避免我们出现“词穷”的尴尬境地。

问题二:为什么要睡觉?

我家宝宝晚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困,我不想睡觉,我是不睡觉世界冠军。为什么要睡觉?”

通常我的回答是:“快睡吧,明天我们还要早起上幼儿园呢。”

是啊,为什么要睡觉呢?书中给了答案:因为在白天,太阳光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人类是昼行性动物。

画了一个大大的时钟,叫内置时钟,安排了一天孩子要做的事情,有睡觉、起床、上学、吃午饭、运动或玩耍、帮助父母准备晚饭、吃晚饭、读故事书。

除了解决为什么睡觉的问题,还把孩子一天的内容井然有序地安排了起来。当下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他们安排了很多的学习,其实看了内置时钟图后,也许我们应该深思是不是该做的事没做,反而过度强调学习呢?

比如运动、帮助父母和读故事书。

运动让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这是做任何事的根基,把孩子囿于课桌前,要兼顾运动和休息,防止本末倒置。

帮助父母是孩子承担责任、有感恩心的体现,培养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比造就一个只会学习的巨婴要有价值得多。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是打开了获得认知的一扇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读故事书一定是真正拿着一本书在读,而不是听故事。

问题三:心脏为什么是红色的?

幼儿园老师发了一个小红心贴在孩子的小裙子上,孩子开心地不得了。读到《人体内》这本书的时候,她指着封面上的心脏(小红心图案)高兴地说:“妈妈,讲这个小红心吧。”

在接下来我给她讲解心脏的知识时,听的非常认真,问我为什么心脏是红色的?

我问她你的血是什么颜色的?她说是红色的。

心脏就是血液小河流的动力源,就像她钓鱼玩具里的泵一样,她就把小耳朵紧紧贴在我胸口,嘴里按照节奏喊:“崩崩崩!”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切入点。

写在最后

《人体内》这本书对于善于提问的孩子家长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尤其是“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上,我其实准备了好几个版本的答案,甚至精子卵子都想了,但终究没有《人体内》的插图那么浅显易懂。

真心推荐给被孩子问“词穷”的宝爸宝妈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