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脉脉三生恋 幽静传奇丫头山
秋冬时节,阴雨总是连绵,整个城市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空气中徜徉着我们肉眼见不到的微尘,是那样若有若无,挡着我们的视线。即使是在沉寂的乡村也未能幸免,驱车来到丫头山,还是被眼前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吸引住了,这不是它的巍峨雄壮,也不是它的明艳动人。
丫头山位于大别山南麓的岐亭古镇,丫头山村始建于宋代,山村依山就势面水而建,是个典型的传统风水格局,丫头山的山势平和温顺,与大别山的巍峨壮观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走进丫头山,一棵有些年代的枫树,一棵移栽的雌老鼠刺,映入眼帘,浮来古朴的风味。竟也想吟诗一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的山谷,错落的老宅,青砖绿瓦,涓涓细流,成片的绿树,相互映衬,生出一片富有生机又不乏诗意的景象。鸟鸣声、蛙叫声也能隐隐听到。
关于丫头山,还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一袁姓员外膝下无子,最小的女儿因为肩膀上有个一灵芝的胎记,便取名叫做袁灵芝,因家中排行老七,小名“七丫头”。
七丫头”满月当日,恰逢袁员外“杏花村”新酒肆开张。老员外一时高兴,将“杏花村”新开酒肆所酿老米酒也名为“七丫头”。到了婚配年纪,七丫头被许给项员外家公子为妻,但七丫头私下与牛伢要好,不肯从命。袁员外因此将女儿锁于家中,逐出牛伢,牛伢行经九螺山处,昏倒在地。七丫头被丫鬟放出,追随牛伢的脚步而逃,终于也倒在了九螺山下,距离牛伢三里地。忽然间飞沙走石,天色大变,牛伢倒下处千仞壁立,化作一高大汉子痴痴回望,而七丫头的化身俨然是一个依偎在其脚下的丫头……后来,在整理二人遗物时,发现二人互通的信札。在他们的信中,二人不光深知彼此性情,满书都是尽孝之言,原想私奔,却对父母不舍之意。二人亦都在信中留下一段古诗:三生石旁三生堂,前尘旧缘月入窗,可怜姻缘天注定,空恨双石不逢春。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晚唐诗人温庭筠一首《望江南》的词,用来形容那痴丫头很是合适,委身于歧亭一个寂静的角落,温情脉脉。
传说总归传说,事隔经年,再繁华的事物也终将洗净铅华,丫头山的幽静与温柔却能保持的如传说一般,置身山中,黛山灰瓦,幽深小径,总能让人感觉到一股清凉和禅意久久萦绕在心头,不肯散去。
苏子瞻曾访问陈季常,登九骡山听季常先生一番指点后,调侃说:何不梳妆嫁去休,免将人唤作丫头;只因不听良媒劝,耽搁千秋与万秋。确实,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难免让人心生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如果说痴情、重义是对“痴汉等丫头”传说的提炼,那么幽静,温柔,充满禅意才是对今日的丫头山最好的形容吧!
丫头山如“U”形,将村落环绕其中,经过打磨和妆扮,这些民房“古香古色”的余韵显现了出来。外墙全都是石条砌基,青砖到顶,有些青砖还长满了绿皑皑的苔藓,山墙为人字形,有些两叠或三叠连在一起,飞檐翘角,燕尾凌空。霉墙上的枯草、屋中的天井、相邻屋子之间一色的青石板路,彰显了古朴风味。
房子的前面也进行了统一规划,曾经光秃的院墙上,现在都装点了一排排灰黑的老瓦。门前的空地,也因地制宜围成了一块块不规则的竹栅拦,里面种着花草。其间,放着一副石磨和石碾,多少增添了村落的沧桑。我们沿着一条条窄巷穿行,咣咣当当走在青石路上,像是回访一段段岁月留下的斑驳和苍凉。
今日的丫头山,少了些传奇和故事,倒增添了不少内涵和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