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志

一本书的容纳和吞吐----读《白鹿原》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52人  影掠浮光

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是名言,可是我却不太认同这句话的第二部分。我倒一直觉得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在生活中不在生活外,也说不上谁比谁更高。没有证据的,信不信都随意,只是我觉得,我还觉得一本好的小说是无限的接近生活本身。

我在看《白鹿原》。

 昨天看的那本汉字书里说,秦地宜禾,在被一统天下的大秦染上铁血之前,它本来的意思,最初的象形是几束禾苗,在大汉之前,在大秦把天下打理出来一个次序之前,在和“China”这个音意有关联之前,它,一片适合重禾苗的土地。

我去过的西安真的就在那里,辋川之下,白鹿原边。春天里最有记忆的是风,不太记得禾苗,只是记得土地的颜色,硬生生的感觉像是铁一样。一道山一道丘陵一道道盘旋,对面的人看得见,走却要走上半天。白鹿塬上白嘉轩和鹿子霖争的可就是这样的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真是不假,那里的人看上去都像是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一茬一茬庄稼,生老病死俨然春秋枯荣。

     这个地方生长着最“方”的白嘉轩,生长着最“圆”的鹿子霖,生长着最为好的长工鹿三,生长着最棒的土匪黑娃,生长着最好的先生朱先生,生长着最好的医生冷医生,生长着最为传奇和精明的县长白孝文,生长着最为百折不回的游击队长鹿兆鹏,生长着最为动人的女孩儿白灵,生长着最为妖娆的陕西妹子田小娥,就像生长着善恶难说的罂粟。生长得生机勃勃。

  白嘉轩因为方直,腰被打折了,完成九十度,还是曲折回旋不了,瘟疫横行里看他一意孤行,看他一个人坚持。

鹿子霖是真圆呀,无论什么的境地都能回旋。在被人陷害到一无所有之后,还能有本事再叙前情,人走茶凉后还能波澜不惊的处事。看他最后对捡来的小工三娃的教育吗,忽然想,方固然要九死不悔的坚韧,圆是不是也需要百折不回的坚持?

     鹿三真是一个好长工,圣人一样百年不遇,用书里的话说,人家是一个自尊自信的好长工,做多少活儿,拿多少报酬,不管东家对他是怎生的情谊,站在长工的位置上绝不改变。就是他杀了小蛾,不也是因为白孝文的触动,觉得她把一个好后生毁的太厉害,然后才觉得他祸害了人。

     黑娃是最好的土匪,有着匪的坏和狠和无奈还有着匪的情义。不管是对敌对友对亲对仇。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人家那般的浪子还能回头。

     朱先生真是最好的先生,别的都不说了,就最后一件,人家可是连土匪都能教好。

     冷先生真是最好的医生,为了原子上的人,不单单是医术连女儿都豁出去了,看到后面嫁到陆家的女儿那般折磨,真不敢琢磨他的心境。

      做为新中国第一代白孝文县长,也实在够传奇的,从一个还孩子到一个败家子,沦落到叫花子再混成县长,自然也够精明,如果不精明的话,鹿兆鹏和黑娃几番生死后,做县长的那个人也不可能是他。

       鹿兆鹏实在是最为百折不回的游击队长了,动不动打得成了光杆司令,还几次三番,竟然还是有本事继续战斗。觉得八路军的缩影都缩在他身上也不为过。

     关于白灵的章节是我最喜欢的,小姑娘怎么看怎么好看,泼辣,大胆,天地不怕,不管是扔了家去革命,为了革命和情人闹翻,感觉人家是自然而然又是畅快淋漓的活了一番,也最是让人感慨万千泪落潸然。

    我也喜欢小蛾,一生的悲苦那么的亮烈那么的浓艳那么的世情。

人,让人心动,更何况还有人在事里,在离合悲欢里展现出来的真实的感情。

     我喜欢白鹿原的传说,看着那一段描写,我就哭了,一只白鹿,通体洁白,连角都是白的,所过之处,都是幸福,寸草不生的土地上草木成行,丑陋的女子顷刻间都能面如桃花-------因为我知道传说只是传说,美好的传说折射的真是是深重的苦难又没有救赎,所以才会化为这般的祈愿,一代代流传,传了多少代就意味着受了多少代的苦楚--------

沦为土匪的黑娃回家发现小蛾死了,回到山上,夜不成寐,拿着酒浇在刀刃上,冰凉的金属上顿时一片血色,黑娃再也忍不住,大放悲声:你这是给我明心哪-------我的你呀!”就那一句“我的你”呀,决绝的那个女子把自己都刻在她的肺腑里然后又给剜去了的痛楚。

     一直到黑娃改邪归正混得像了一点样子又找的女子还是念着他的出生,那一次婚娶也看得人动容,黑娃带着无尽的忐忑就像是带着不能回首的往日,等到了答复,就像一个被赦免了所有罪责的人,抱着她忍不住:你不下眼看咱,从此我就有了贴心人了。

 白灵死了,报信的人找到他们家对了白嘉轩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死期,白嘉轩一字一句的说:是阴历十一月七号,然后说:父母连心,我死去的灵儿都给我托梦了。

  ---------

不是所有的活着都是那样的滋润或者亮烈,更多的时候不管怎样挣扎着趔趄着在饥寒里在困苦里在别人千百样的眼光里,能挣扎着活着就好了,很多的时候死是那样的难堪,就像再疾病里带着一身的一味,形容枯缩,惹人厌恶,死成一种解脱。

    我拿起来那本书,一直到放下,不止一次的涕泪沾襟。

-------坦白的说,我很想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场,为人,为自己,为生了那般生的那般辛苦,死的那般仓促,为活的那般纠缠,为死的那般龌龊,为活的那般渺茫,死的那般虚无。

那是一本真正的小说,容纳了这么多的人与事与年月与感情,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它所容纳的真实。真实到铭心刻苦。

真实的像主人公白嘉轩的样子,没有半点儿气宇轩昂,到了后来腰杆还给搭设了,拄着拐棍像一条晒太阳的狗,真实的像后来的鹿子霖的命运,精明一世的鹿子霖人事不知,被用链子锁在柴房里,活得还不如一只牲畜。

国难当头,朱先生那样子的慷慨为国,不顾衰老也要上战场,把所有的人和自己都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氛围也营造的足够悲壮,后来多么的应该承接上一幕气壮山河呀,谁知道竟然成了一场闹剧,像这个世界上无数的真心一样,到后来发现都不过赋予了荒唐。

白灵把家都抛掉了不要,把她爹的脸上刮掉了一层皮也顾不上管一下,为了她的理想,一腔赤诚,把能付出的都付出,包括感情,到最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里自己人的手里。外敌入侵之下,当年的两党是窝里斗,两党各自的内部也斗的严重,而白灵在趟过了无数的死尸和凶险,九死一生到了安全的地方,死在里自己的人手里。

鹿兆海为国捐躯,死的壮烈,葬礼也轰轰烈烈,死后做为英烈的坟墓上到处都是人恶牛马的屎尿。而真相则是更加的不堪。

黑娃在改邪归正之后,在和鹿兆海解放了县城之后,最后被送上刑场,最后的最后他只是要求不要和两个他不屑一顾的人一起被处死,囚车的四周空空熙熙攘攘,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

----------

近乎残酷的往往是最为真实的真相。

最为丑陋的也往往是最为真实的容颜。

而,做为一本书,对真实的呈现是最好的歌颂,也是最好的批判。

不经意的,它让我想起来《静静的顿河》,让我想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们后来建造的世界根本就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样子。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辜负?还是有多少辜负就有多少坚持?

这个世界有多少荒唐,还是有多少荒唐就有多少反思?

我看完了《白鹿原》。

看完,也不太敢回味。

不太想去想这片土地上还生长着心机,看鹿子霖陷害白孝文的阴谋,看白嘉轩想主意为儿子百孝义借腹生子,只觉得这般天衣无缝谋略别说谋生,真用来谋国也不为过。

当年的白家的先祖是那般的辛苦,鹿家的祖先也是那般的不容易,竟然互相说起来只有看不起,也不见半点同命相怜。

还有小蛾,她又何辜?活着死了都那般苦楚。要不是被作者安排上一场灵魂附体,只怕她心底的悲苦死了也不能说出来半分,说出来的一些到底又换来更残忍的对待。

这本小说,就像一片芜杂的土地,好的坏的,兰花蓬篙,最高洁的灵魂与理想,隐秘的情欲和迷信,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可解的和不可解的。都生长着,鲜活着,带来西部原生态的气息。

最后才想起来,可观的不仅仅是情节,还有容纳和吞吐量,还有语言,陕西的方言融合在里面,真是太生动了,把一件老百姓认为是那么自然的事情写成那么文辞嫣然看起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送信的人找到里白嘉轩跟他握手,白嘉轩说:有啥事说,你捉着我这鸡爪子弄啥。

比如,他没费了多少劲儿就给儿子取名叫马驹。

比如,鹿子霖一上任乡约就展现出来非凡的办事才能。

比如鹿子霖穿着一身上任的衣服回去,自家老婆正在喂猪,一下子吓得把棚子倒扣在地上。

还有对话,白家院子的,搜查人员和房东老太太的,我打出来都可能会被自动屏蔽掉的对话,原汁原味得掉渣。

当然还有,关于那一段白鹿的,美丽而厚重;还有关于白先生的葬礼,美丽而庄严;还有关于人物的白描,关于情欲的冲动,关于灾年的现场,不止一处的如心临其境,不止一次的觉得惊心动魄,只是在情节也太过动人,一不小心就把运载的文字彻底错过,要多看一边才从有空回味。

想起来陈忠实的照片,不过是平面的照片,很几张偏偏是很立体,看着雕塑一般,我想,那才是作家的样子吧。

想起来陈忠实自己说,他在乡下,不管在写白鹿原还是看什么世界名著,总有邻人那么理所当然的来打扰给他们红白喜事做做账房先生,我想那才是作家的生活吧。

据说《白鹿原》的电影里被议论最多,连放映的进程都阻止的是里面的情欲,我还不曾看过电影,就书里看来那些情欲本来就像季节到了就要开放的花一样的饱满,也是一样的自然。

我以后还是多找一点成块的时间多看一些成本的书吧,至少,看着,痛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