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让我们先从感恩和冥想开始幸福的第一步 -幸福心理学读后感1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阿玲读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玲读书

“要是我变得更有钱就好了!”

“要是我能住在那间带花园的大房子里,肯定特幸福”

“要是我能勇敢地追求想要的,现在肯定过得特好!”

“要是我能考上那所大学,我肯定会更幸福。”

“要是。。。我肯定会更。。。”

如果把这个句式写下去,我觉得还可以写出很多很多。

那么究竟是不是实现了那些,我们就可以变更幸福呢?

幸福是要靠实现这样一个一个的目标才能获得的吗?人生的意思是追求幸福吗?

这些带着哲学韵味的问题,平时忙碌的我们是无暇顾及的,今天刚好是周末,我们一起在这本书的带领下思考下这些问题吧?

这本书是《幸福的方法》,小标题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作者是泰勒.本-沙哈尔。

作者泰勒在书的前言便提示大家:

“如果要借由本书来帮助自己,你必须把它看作是一本练习册,练习内容包括反思和行动。”

所以这本书绝对不适用于快速阅读和快速总结,我会慢慢地来看这本书,慢慢地消化。本周只看第一章和第二章,因为课后的练习题是可以结合在一起来完成的。

今天的内容将分为: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给出本书第一和第二章的练习题,以及我的想法。

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幸福是要靠实现这样一个一个的目标才能获得的吗?

答:“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但同时请记住)幸福不是拼命抓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以上是本书中作者泰勒的观点。我也认同他的观点。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一次讲座中,回答了一个学生关于人生是否有意义的提问。她直截了当地说:“人生确实本来没有意义,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为此寻找一个意义。“

我很喜欢她的直接,去追问是否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每个人会给出不同的看法,但我想寻找目标去奋斗总归是好过无所事事地虚度的。

这里我提到了努力奋斗和无所事事,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幸福方法》这本书时在,作者泰勒指出,我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感悟幸福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享乐主义型。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或几种象限的特征,比如白天上班时,你可能是个忙碌奔波型的人,但晚上下班后,你又会变为享乐主义型。

作者认为最好的状态,当然是过程与结果并重。也就是如何能既享受当下的快乐以能实现未来的目标,进而享受到未来的幸福?

其实这种平衡是困难的,比如你有时想完成一项工作,但又想出去赏春光。泰勒建议我们切记: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因为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牺牲一点当下的快乐,去换取未来目标的实现,有些枯燥难耐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但在牺牲当下快乐时,重点是不要忘记尽可能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掘出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行动。

写到这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神话故事中的西西弗斯。第一次读他的故事,我就觉得太像我们芸芸众生了,我们不都是那个一天到晚扛巨石的人吗?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或许能像西西弗斯一样,在他发掘生活中微小幸福时,在他一手推着巨石,一手摘下路边小草莓,品尝甜美的那一刻,众神对他的诅咒便解除了。

对于这个问题“幸福是要靠实现这样一个一个的目标才能获得的吗?“,在上面的内容中,我已经回答完了。

接下来”人生的意思是追求幸福吗?“,目前我还不太明白,我会在下周继续阅读这本书,去找寻答案。


第二部分:练习题

今天请让我们一起开始做《幸福的方法》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课后练习吧。

练习一:每日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肯定会写着写着某天的感恩事情就跟前几天的重复了,那么我们在写下事情内容时,请同时想象当时的体验和感受。

记感恩的事,可能会花费5分钟时间;

接下来请乘胜追击,再多花10分钟时间,写下你今天四个象限的经历,记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损失是什么或者你当时难过和幸福的是什么。也就是今天哪些事情是享乐型的,哪些是忙碌奔波型等。先连续写四天,后续便可以定为定期回顾,回顾和重复时间可定为月回顾,季度回顾等。

练习二:冥想

每日5-10分钟。冥想的方法在这里不介绍了,因为有太多书籍专门来介绍了。

让我们一起从简单的5分钟开始吧,坚持,坚持,再慢慢成为习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玲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