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病人的自我修养
一
一个好病人的自我修养,第一条就是“不能动手”——一旦动了手,不被扣上医闹的帽子,也在道理上也弱了三分。
一个好病人的自我修养,第二条就是“不能动口”——此处的动口,不是让你隐瞒病情,也不是不让你咨询病症,而是避免语言暴力之谓也。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往往是惊人的——看病的人,本就情绪不好,大夫的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很可能会激怒病人,点燃心中的怒火。
将心比心,咱看病的时候,做病人的,要文明看病;做大夫的,要耐心行医,不说药到病除,至少,别冷暴力……
二,
据我观察,大夫这个职业,是最擅长“冷暴力”的——这个纯属我的个人体验,若您不同意,莫喷~
我从小就是个病号,接触最多的人,不是学校里的老师,就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相信这两个职业的人,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回避的两类人。区别就在于接触数量的多少罢了。
在学校,学生服从老师;在医院,病人听医生的——一种“权威”关系的两极。老师是知识权威,医生是医学权威,与之相对的另一极,学生与病人,自然就是服从方。
“服从”就伴随着“压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看看学校里的校闹,医院里的医闹就明白了。
那么,这种“造反”是否有理呢?
现实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进而大动干戈。
近来的北京急诊女医生被暴力杀害一事,就再次将“医患关系”推向公众热点。
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这次案件,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三,
如何做好一个病人,我结合自己的看病经验,有以下几点心得。
当然,病情程度不同,患者的心理压力自然也不同。你不能奢望一个癌症病人和一个感冒病人一样心平气和。
但无论我们是大病小病,第一条,我想应该是不能把气撒在医生头上。话很简单,但操作起来,不容易。
病人都容易情绪化——一方面是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是心理压力。人一病就极度敏感,安全感直线下降,害怕疾病,害怕医生的诊断,害怕吃了药没效果……各种胡思乱想。
这个时候如果看病的医生如果态度冷淡,没有耐心,甚至开了一通检查单就打发你走人——搁谁心里不跟吃了苍蝇一样憋屈。
如果病情重些,肚里窝着火,医生的一个眼神,都能点燃病人心中的怒火——一点就着。
所以,所有的医闹,都有它“可恼”的地方。
现在的三甲医院,看病都是扎堆儿。哪怕你一个感冒,基本流程也是挂号,取号,排队候诊——候诊是最消耗人耐心的时候。“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个中滋味,排过队的人最懂。
好不容易见着大夫的面了,大夫简单问两句,面无表情的,然后立即插入你的医保卡,一通检查单打印出来……呆若木鸡的你正想多说几句,诉诉苦,大夫就把你请出去了,让你先验血、验尿、做超声、CT、核磁共振……之后再说。
你拿着一叠单子,奔往各个检查科室,开始新一轮的取号、排队、检查……
等你做完各项医生指派的检查后,再去找医生,大半天过去了。
医生看完报告,要么给你开药,要么告诉你几句你完全没有听懂的医学术语,让你随访,或者去看别的科室——后者往往不是好兆头。
于是,踢皮球一样的,你被踢到了另一个科室。开始新一轮的挂号、排队、做检查……
这是我的真实经历。十月份的时候因为面部浮肿,以为是皮肤过敏,我先挂了医院皮肤科,一通检查后,皮肤医生让我去了“疼痛科”,之后从“疼痛科”到“妇科”“内科”“普通外科”“急诊内科”“专家内科”……终于确诊,已是一个礼拜之后。
这样下来,你,还有耐心吗?
所以说,看病不易,一个好病人,有耐心就是最好的修养。医生亦然。
四,
说起看病难,每个人肚子里都有一滩子苦水要吐。但写在最后的,还是生活不易,得饶人处且饶人。动手动口都是不应该的,好好看病——送给天下的病人,也送给天下所有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