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18 简单条件判断
一、顺序语句
1一直在使用
2一条一条的执行
3每个语句只执行一遍
二、控制语句
再复杂的逻辑都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控制语句来表现:顺序、循坏、条件判断
条件判断
代码每次运行时都不必全部被执行
不同的代码在不同的条件下被执行
例:
对一个班所有学生对平均成绩做出五级评分认定
比如按照90、80、70、60四个分数点
分别输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分数段
例:
思路:
得到成绩
如果成绩大于等于60分,
输出及格
如果成绩小于60分,
输出不及格
代码:
#终端接收成绩,将接收的成绩转换为整数,赋值给创建的grade变量
grade =int(input())
#如果grade的值大于60
if grade >=60 :
#输出及格
print('及格')
#如果grade小于60
if grade <60 :
#输出不及格
print('不及格')
详细来看if grade >= 60:
不是IF,python语言区分大小写
:是一定要加上的
不管什么条件,返回应该是真假逻辑
详细来看:
if grade >= 60
print(及格')
锁进(空格、Tab)表示,条件满足后执行的代码
#常见的错误
grade =int(input())
if grade >=60 :
print('及格')
#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after 'if' statement on line 3
#在if语句之后需要一个缩进块
grade =int(input())
print(grade)
#IndentationError: unexpected indent
#缩进错误,意外(出乎意料)的缩进
进一步优化逻辑:
思路:
得到成绩
如果成绩大于等于60分,
输出及格
否则
输出不及格
代码:
#通过input()函数接收终端输入的数据,通过int()函数将输入进来的数据转换为整数,在把转换后的整数赋值给变量grade
grade =int(input())
#如果grade大于等于60
if grade >=60 :
#输出及格
print('及格')
#否则
else:
#输出不及格
print('不及格')
优点:
写法更简单
执行效率更高
只需一次条件判断
#冒号分割条件和相应的执行语句
grade =int(input())
if grade >=60 :print('及格')
else:print('不及格')
#简单灵活的写法
#通过input()函数接收终端输入的字符串数据,通过int()函数将字符串数据转换为整数,并将该整数赋值给grade变量
grade =int(input())
#相当于把判断和所在的输出合并起来
print('及格' if grade >=60 else '不及格')
#提个醒,日常工作中不建议这样写代码,代码可读性不高
#例子:代码输出是什么
grade =int(input())
if grade >=60 :
print('及格')
print('!')
else :
print('不及格')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语法错误:无效的语法
#原因在于这个顶头开始的"!"输出表示上面的 if 语句已经结束,从而导致下面的 else 缺乏对应if而产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