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写作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杂家杂谭

105.幸福感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31人  161f09651b9e

  在《东吴相对论。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下)》这一期节目里,吴伯凡说道:

  最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他说幸福感跟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百分之五十取决于遗传,还有百分之十取决于外在条件。什么叫外在条件?就是你的财富,地位等,这些东西的的确确是能够给你带来幸福感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高估了这个数字。还有百分之四十是什么呢?用后天的方法培养。比如说一个人天生幸福感不足,但是如果后天培养了这种幸福感,安全感的话,他能够得到改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会忽略那种不幸福的感觉。这就很有意思,幸福感只有百分之十跟外在的条件有关,就是说你极度贫困,极度不健康,会导致你的幸福感非常差。但是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认为这个只占百分之十的东西最重要。

  我不知道这个比例是否很准确,但是以我的经验,除了尚未达到温饱和缺乏起码的安全感的人之外,这个研究结论可能是对的。外在条件只占幸福感来源的十分之一,这个结论非常重要。确实如此,你会发现很多有权,有势,有钱,有地位,被人羡慕的人,活得一点也不幸福,因为所有这些外在条件对幸福感的贡献率并不大。应该让广大教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他们只会往那百分之十的地方使劲,拼命追求金钱,地位这些外部条件的提升,而一旦得到这些,却会发现“不过如此”,并没有收获幸福。另一些人追求金钱,地位不成,更觉得自己与幸福无缘了。这两种人虽然都做了努力,但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实上,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百分之四十的幸福感培养上。这样,如果你有幸福的遗传基因,你会加倍幸福,即使你没有幸福的遗传基因,你也能获得很多幸福,至少可以减少痛苦,这才是正确的人生之道。总而言之,幸福多半是内向的东西,可是我们通常只会外向用力,外向归因,这是方向性的错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弄错了方向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太苦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想—我若有了钱,还有什么不快乐!等到实现全面小康之日,这种看法自然就没有市场了,因为那时人们会发现,小康完全不等于幸福。还有一个原因是,追求外在的成功,追求地位,金钱这类东西,虽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却可以带来眼前的刺激,满足和他人的“羡慕嫉妒恨”,这种东西常常会被误以为是“幸福”(假冒伪劣幸福)。这个问题,等到全民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素质提高之后,明白人就会多起来。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早点把这个道理说给愿意听的人听,以免他们直到晚年才醒悟过来,那时很遗憾的。

读后感:这个理论有个重要的前提是(如王老师所言)要达到基本的温饱和起码的安全感。那么这个条件,个人觉得如果你是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那么起码你能有一套住房吧,还有有一份工作(不管稳不稳定),还要有一定高度的收入,至少能保证你吃喝不愁,还有你的医疗,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养老等等。其实光这些个基本的前提就很难达成,所以我们说目前所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道理的。

  而很多人认为,只有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占据主要的比重之后,这个社会才会是稳定的,健康的,趋于向上的。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幸福感建立在基本的物质保障上,当然还有社会环境。这个软条件同样不容轻视,比如有健全的法律,有基本的公平,有对人的基本尊重,有一定的基本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和谐的等等。其实在很多发达的欧美的国家基本上已经能够体现出这样的趋势。当然我们国家也会慢慢过渡到这个阶段,只不过什么时候能够全完实现很难讲,所以在大多数人还未能体会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必然会造成一种对财富过度崇拜的功利性的价值观的导向,而且我们的媒体基本上无节操的。你可以看一看我们的报纸,杂志,还有电视节目,甚至很多自媒体都是宣扬的一些神马东西,最典型的就是谁谁谁买彩票中了几千万的那种!这个是典型的收智商税,国家割韭菜的好办法,学了一点数学的人都晓得,你中头等奖的概率有多低,几百万分之一,所以全国总会有那些几十个人得到大奖,但是会落到你头上吗?以前我就是心态不好,也是幼稚,也是幻想一夜暴富,买过大几百元的彩票吧,最多中了十元吧。现在是搞清楚了。

  所以,我们当下的社会状况也是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的,在加上有些大家都懂得意识形态的束缚,其实很多有一点点明智之人都不会认为活在当下是多么的幸福或者是不幸福。这个道理,我想值得每个人去自己思考,可能我的讲法很多人不太明白。希望等到大多数人都懂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真正的进步了,人民的素质才得到提升了。绝对不仅仅是吃喝不愁了,每天还有的玩乐,闲聊,跳广场舞之类的就是幸福了。个人觉得,此类幸福只能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幸福,当然很多人也只能享受这样的幸福也算是很不错了!

  其实文中索要阐述的东西是希望我们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让精神生活的满足成为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也许也只需要一定的物质满足就很幸福了,但是这种低级别的幸福还是会很容易陷入怪圈,也是很脆弱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在物质生活并不算十分富裕的时代,那些产生人类精神财富的人们,有很多自身生活贫困,但是很多人还是乐观积极,在精神的享受中,灵魂得到了升华,你说他们不幸福,可能更多的是看到了他的遭遇,但是很难讲他们的内心是否幸福。我个人认为他们是幸福的,本身幸福感就是人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感觉,因人而异,你说它是唯心的,其实也十分正确。你说幸福应该是唯物的,也没问题,在当下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还真很难说会有幸福感。

  所以个人理解的后天的幸福感的培养,主要的依靠的是对精神享受,精神生活的追求。包括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寻,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对正义、法制…..的追寻等等。简单一点的来说,即使就是每天里所感触到的,包括有些事件,有些情感的交织,甚至气候的变化,如果你每天都能去以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积极的生活的态度,一种有所领悟的灵感,可以在你的心田来书写出来。那么我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一些真理,而能在俗世中展现一些真实的自我,不必隐瞒和欺骗,不再有那么多的顾及,能够有一种自由,舒展的,大胆的心境。那么我觉得这个世间就会成为人间天堂!

  我们的人类需要去追寻一种更高的文明的形式,在将来能够超越种族和国界,就像习大大说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是整个人类幸福感之所在。因为,人类的群居性,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如果幸福感只能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或者我们所谓的“幸福”只是一种低级趣味,那么我觉得要想幸福感遍布人间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不是我们的记者朋友们在新闻联播里面采访提问“你幸福吗?”,回答“我很幸福”,这些简单的事情。

  所以幸福感从哪里来?最终还是来自你的内心,你的心之所向,你的认知,你的信仰,你的坚持,你的梦想,你的感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