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

2020-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奥野宣之

72个想法

关于完全版的发行

>> 无论在手机里保存多少本书,书里的内容都不会被保存在脑子里。用这本书的关键词来比喻的话,就是这些内容既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变成你无形的财富。

前言

>> 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吧。

>> 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从买书到读书,再到活用信息,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处”的关系更加亲密。

第一章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 而本书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

>> ①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

>> 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

>> 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完善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方式

>> 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才是读书的完整流程,只有做好这四个步骤,才能让书中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思想。

>> ④记录——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见第三章)

将读书过程结构化

>> [插图]

>>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可能不太现实,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第二章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 虽说通过查找书的ISBN码来找书会更精确,但一般来讲只要知道了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就足以找到那本想要的书了。至于后面的备注栏,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绝版”“来自……的推荐”或“工作参考资料”的信息。

>> 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记录掌握选书主动权

>> 列购书清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不断列表的同时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 首先,找到清单里列的那些书。其次,看到实物后判断要不要购买。最后,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购买。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

>> 不管你对一件事有多关注、多感兴趣,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很容易就会忘记。所以就算是一句话也好,把主题或关键词写下来,说不定就能让你邂逅好书。我们经常说“要对所有事物抱有好奇心”。好奇心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随时记录下来,也只会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小想法。

找到能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 然而作家每年出书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书里介绍的书一般都在作者手里经历了重重筛选,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书。以读过的书为起点接触更进一步的研究主题,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这种让读书永不结束的过程实在是太珍贵了。

认真研读报刊书评

>> 在买好书读完以后,建议拿起笔记本重读一遍这本书的书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评论者的想法和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比较,帮助自己针对书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思考。

第三章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 至于能否得心应手地做好读书笔记,进而熟练地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 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

>> [插图]

>>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 举个例子,我在我的读书法里介绍了一种“摘抄+感想”的组合方式。书写的确是一道很费时间的工序。谁也不想在结束了繁重的工作之后还要再趴在桌子上抄两三个小时的书。所以,写读书笔记应该尽量从简从速,尽量缩短记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地反映文章的精髓。

无法坚持做笔记的原因

>> 无法坚持做笔记的原因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做读书笔记呢?这就是我建议使用专用的笔记本的原因之一。读书笔记就像日记一样,一旦停止就很难恢复,如果搁置了很久,重新开始做笔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巩固印象的笔记

>> 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

利用书签边读边写

>> 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在“①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中断“②重读”程序以后,开始“③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葱鲔火锅1式”读书笔记

>>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

>> 作家井上厦在《书的命运》(文春文库)中提到,他会在看报纸或书时把有疑问的内容全都摘抄到一本名叫“摘抄本”的大号笔记本里。为了方便参考,还会写上出处和页码。“这样的笔记本,我一年能写完五六本。神奇的是,如果附上编号,你甚至能知道这段内容在哪一本书的哪部分。正是因为写过,你才能记住。

>> 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而且,因为作业量=字数,很容易估算摘抄需要的时间。如果只写要点,日后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引用原文还是我自己的感想呢”。

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激发思想的火花

>> 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回应。所以,只有看到一个名为“好书”的好球飞过来,我们才能打出那个名为“好主意”的绝妙击球。这样看来,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

>>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

经过时间积淀的精华

>> 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越长,在读书中产生的感情变化就会越模糊,你就越能冷静地看待书中的观点。

>> [插图]

笔记塑造生活

>> 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 我们需要一些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比如旅行时想读的书、难过时想读的书,而寻找它们正是我们平时读书的目的。等精神上感到挫败后,再去寻找能让自己振作的书就来不及了,所以平时要多做笔记,把能让自己焕发精神的书记录在笔记本里,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得到帮助。

>> 我在书架的一角开辟了“爱读之书区域”,这里放着对工作有帮助的实用技巧书、值得参考的优秀文集、令人心旷神怡的文艺作品、帮助梳理心情的哲学书,还有烦恼的时候阅读会为你提供启示的励志书。平时读书的时候,不断寻找能放进这片区域的书也是一种乐趣。

第四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 从购书清单开始,反复阅读一本书,消化内容后提炼出精髓——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自然能够轻松理解、掌握书中的内容。

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漫无目的地与人说话时,虽然说的内容是支离破碎的,但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会不断得到整理,思维也会逐渐清晰。

>> 哪怕是你自认为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需要向别人说明或写下来,还是会出现很多模糊不清的内容。正因为这样,演讲和写作都需要经过全面的准备才能开始。

>> 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 这样看来,写读书笔记时遇到的“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点”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

过去的读书体验在读书生活中的运用

>> 读书的时候,“事先扫平障碍”是道重要的工序。先从简单易懂的部分开始读起,能帮助理解较难的内容。

>>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同时阅读几本书的情况。如果读不懂《微观经济学》,就先读一遍《漫画经济学》,做好笔记后再去读前者会更容易理解。在读较难的专业书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过渡

>> 所谓“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单是作为思想的仓库,读书笔记就具备坚持下去的价值。

在博客上写书评

>> 本书介绍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做好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 对摘抄和评论进行明确区别,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 从A、B、C三本书中找出有用的部分以后,用C书来解决A书与B书相对立的部分产生的问题,再以A书的眼光来观察B书和C书中的事例,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也都大同小异。总而言之,就是让A、B、C三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由我自己来做评判。

>> 如果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 [插图]

>> 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轻松体会到读书笔记带来的惊喜,这总比连续几个星期都无计可施要好得多。

>> :通过某次读书获得的见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烦恼,还可以在讨论中帮助他人。

创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组

>> 儿时的体验、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提高时获取的信息、最近读过的书里写的东西、朋友说过的话、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学到的知识……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再加上临时集中收集的信息,能组合出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创意。

>> 所以如果要以“工作方式”为主题写点什么,我会把对这两本书的感想组合起来,以这两个问题为轴心进行思考:·工作能力不强的年轻人该如何谋生·中小企业员工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作者想表达的信息,也就是这次

怎样迅速找到目标内容

>> 我推荐给参考过的部分贴上便利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请一定试试。带着明确的目的参考过读书笔记以后,就在那一页上贴一张突出的便利贴吧。

制作检索用标签

>> 如果一本笔记本中有若干本书的读书笔记,可以在写完笔记后在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方便马上找到想找的那一页。

杜绝“想不起来”的情况

>> 而且需要在博客上介绍“2013年最佳图书”或者“那些让我难忘的书”时,这个列表也能发挥作用。

让“书读百遍”不再只是口号

>> 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体现的。有些书只有在读完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让人源源不断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要预想到经过时间的流逝,有些书可能会被淘汰,也有些书会产生新的火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整理藏书。

第五章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 把名著放在枕边经典名著是不朽的,值得阅读。这种书的好处是不管内容多乏味,一定有其可取之处。而且,名著是无法通过主观思考来评价的。也许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乏味,但经过几年的积淀以后就会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即使不通读全书,也可以当作资料来参考,所以名著是一项买了就不会吃亏的保本投资。名著是一种很神奇的书,有一天你会忽然觉得它读起来很过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呢?这是因为名著经历了太长时光的洗礼。如果普通书籍是猫,那么名著就是猫妖,已经不能仅仅被称为书了。经得起时光洗礼的书一定有流芳百世的价值。

>> 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 写文章时遭遇了瓶颈,可以尝试先把喜欢的文章抄写下来。在抄写的同时,想写的东西就会从脑中不断涌出。

>> “引用是魔杖”。

后记

>> 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 做好读书笔记能让读书生活更加充实,还能提高找书、读书和活用的水平,让读书生活更加愉快。写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

出版后记

>> 如果你能像他这样爱上做读书笔记,不光在读书时,在外出旅游,或任何一个灵光一闪的时刻,思考与记录都能让你不会与生活中的新知和美丽失之交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